(一)2009年,新中國完成一個甲子的轉換。年輕的共和國,和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一起見證了60年的滄桑巨變。
當年,黎族領袖王國興穿越敵軍封鎖線,潛渡瓊州海峽,輾轉香港等地,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到達北平,在天安門城樓見證了開國大典。
當年,十世班禪大師致電毛澤東主席,代表全藏人民“致崇高無上之敬意,并矢擁護愛戴之忱”,由衷相信“今后人民之康樂可期,國家之復興有望,西藏解放,指日可待”。
毫無疑問,新中國的誕生,是中華民族史上的偉大事件,是20世紀人類史上的偉大事件。備受欺凌奴役的中華民族結束了自己的悲慘命運,中國的民族關系迎來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
從隔閡走向團結,從動亂走向安定,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60年前,我們確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為核心的民族政策;60年后,我們擁有了一個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大家園。
外國學者把這“令人吃驚的統一”看作是“中國的神話”。因為在他們的視野里,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在向現代國家轉型的歷史過程中,這些傳統的多民族國家,大都沒能避免分崩離析的命運。
蘇東劇變引發“第三次世界民族主義浪潮”,各種形式的國家裂變、民族沖突,波及全球。或四分五裂,或族際沖突,或兵戎相見。一片紛擾中,有著56個民族的中國,卻始終保持著國家統一,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是什么讓歷史的“慣例”,在這里失效?
(二)撥開時空的層層帷幕,可以發現,中國各民族的團結統一具有多重牢固的紐帶。
自成一體的地理單元。中國的周邊地帶分別是高山、浩海、大漠和戈壁,這種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在阻隔了與區域外交通的同時,又有利于區域內各民族的密切交往。各民族在歷經遷徙、貿易、婚嫁,以及碰撞、沖突甚至兵戎相見之后,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格局。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塊田,同飲一河水,共生互補。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09-09-14精、氣、神: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