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廈門請三老外規劃集美新城
又訊(郭妮妮)未來的集美新城要規劃成什么樣子?11月上旬,市規劃局公布了在國際上征集到的三個備選方案,供市民討論。集美新城以教育、科研和旅游為特色,建設用地109平方公里,遠景人口規模80萬-100萬人。此次規劃的集美新城中心區靠杏林灣和園博灣,面積約為6平方公里,海翔大道、杏林灣大道從片區穿過,可接杏北環路,上沈海高速。集美新城未來的規劃方案,將在這些備選方案和專家、市民的意見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完善。
美國RTKL方案:一條發展主軸南北向串聯科技研發區、商務核心區、中央公園至南端的水邊。同時林蔭大道與開放空間等形成發展次軸將東西向的社區聯系在一起。都市核心是每個社區的開放空間,包括廣場、商業街、游船碼頭等地,這些節點都由發展主軸與次軸相連。發展密度由主要軸線與主要環形道路向周邊遞減。綠色走廊則由不同的綠化空間組成,公園、綠地、林蔭道路等元素將綠色引入每個組團。
日本日建方案:其設計理念來源于廈門山水城市映像和鼓浪嶼。在功能分區上,核心區南部為綠島,在核心區規劃主要半島和各分島,與南部各島呼應,形成連續的島的地形,創造獨特的良好的景觀。沿半島地形形成環形城市構造。中心綠道與水邊綠道組成主要景觀廊,形成風?光?綠的通道。在分區構造上,主島為閑靜的綠丘上的鼓浪嶼住宅區,分島為繁華的水邊的金融辦公區。在交通構造上,通過環形主干道連結各分區與外部交通。
德國歐博邁亞方案:以交通為重點作為片區的重要聯系,并強調一條自北向南的綠帶作為城市景觀主軸。核心區是由若干小組團所組成的向心式結構。這些小組團,象征著廈門島嶼城市特色,而由此所圍塑出來的中央公園,是核心區的一個亮點及精神所在。在集美核心區,打造一個屬于集美的城市客廳。從這里出發,向外放射性的綠化、水體軸線將一直延伸到集美新城的東西兩部分,從而形成一個以河道及湖泊為特征的集美新城。南北景觀主軸分布著主要的城市空間及地標性建筑,包括中央廣場、文化及商業設施、市民廣場以及其他開放空間等。一個開闊的城市陽臺,巨大的空中之環,還有兩棟超高的標志性建筑“白鷺雙塔”也是這個方案的特色。
![]() |
責任編輯: |
- 2009-11-18廈門市集美區地稅五措施扶持臺企乘勢發展
- 2009-11-07全民醫保助推集美區城市化建設進程
- 2009-11-10廈門市集美推進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標準化
- 2009-11-13廈門市集美區“巾幗”創業不讓“須眉”
- 2009-11-19廈門市集美區結合雨后陰天指導農民冬種
- 2009-11-07[廈門]全民醫保助推集美區城市化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