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戲劇藝術
黨的十七大以來的戲劇舞臺,好戲連連,精彩紛呈。在剛剛揭曉的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中,就有三十部優秀戲劇作品。在我國,戲劇藝術仍然是廣大群眾最為喜愛的藝術樣式之一。這些獲獎劇目,無論是題材體裁的拓展、思想內涵的開掘,還是舞臺藝術的創新、審美品位的追求,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贏得了廣大觀眾的贊譽,集中代表了近年來舞臺藝術創作的水平,為新中國六十周年大慶獻上了一份厚禮。
三十部獲獎劇目涵蓋了舞臺劇的三大門類,七部話劇,十七部戲曲,六部歌舞劇。中國是戲劇大國,歷史悠久,民族戲曲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獲獎戲曲作品最多是必然的。而話劇、歌劇、舞劇作為舶來品,在民族化的道路上經過百年來的實踐和創造,已經能夠游刃有余地去表現我們自己的生活。
綜觀六部歌舞劇,題材縱橫古今,形式新穎別致,富有鮮明而濃烈的民族風格和中國氣派。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以流行于江南民間千百年來的婚嫁風情“十里紅妝”為創作元素,講述了一個讓人動容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浙江人勇闖天下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舞劇《草原記憶》,講述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內蒙古人民撫養三千名南方孤兒的感人往事,內蒙古人民的大愛,大草原所蘊藏的天地靈氣,絢麗多彩的翩翩舞姿,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草原記憶”。舞劇《碧海絲路》,首次以舞劇的形式,展示了中國古代海上絲路的風情和故事。人偶奇幻劇《猴王·花果山》,“異想天開”,極富藝術想象力。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再現了從古到今深厚的杭州文化;而《井岡山》,則把觀眾帶到了那激動人心的紅色歲月。這些歌舞劇作品將民族精神和時代氣韻相貫通,呈現出厚重、大氣、瑰麗、時尚的舞臺風貌。
令人高興的是,現實題材劇目的創作獲得了豐收。二十四部話劇和戲曲劇目中,直接描寫當下現實題材的劇目就有十四部。這些劇目關注現實人生,塑造鮮活形象,謳歌時代精神,引領大眾審美,形成了本屆評獎一道靚麗的風景。現實題材劇目的創作是戲劇藝術在當代繁榮發展的難點和關鍵。戲劇需要隨時代而發展,特別是民族戲曲,只有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現實題材劇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才能贏得當代觀眾,創造戲劇新的繁榮。
話劇在反映現實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七部話劇作品中有六部是現實題材。《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再現了以秦大咧咧為首的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在面臨礦山資源枯竭的生存困境下,順勢應變,自立自強,重新開始了新的人生。《萬世根本》通過對小崗村農民在全國率先實行“大包干”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藝術再現,反映了江淮兒女開拓創新、敢為天下先的偉大創舉,歌頌了中國共產黨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偉大品格。《生命高度》講述了解放軍在“生命禁區”演練的故事,刻畫了西藏邊防官兵的英雄群像,贊頌了當代軍人神圣的使命意識和崇高的犧牲精神。《堅守》是去年5·12特大地震發生后,諸多抗震劇目中創作最早、演出場次最多、影響也最大的一部。兩部兒童劇各有所長,《古丟丟》走進孩子心靈,關愛少兒成長,感染力強,引發了不同年齡觀眾的共鳴;《紅孩子》觀演互動,形式獨特,充滿了藝術的想象力,小觀眾們在游戲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現實題材戲曲的創作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十七部戲曲作品中,五部京劇雖然以新編歷史劇為主,但十二部地方戲中,就有八部是現實題材,比例之大非常突出。高度程式化了的京劇在表現現實方面有著較大的難度,地方戲卻發揮了劇種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的優勢,走在了京劇的前面,亮點多多。
首先是主創視野開闊,題材豐富多彩。如豫劇《常香玉》,再現了人民藝術家的感人形象;蘇州滑稽戲《顧家姆媽》,展現的是都市保姆顧阿旦的美麗人生;呂劇《楊廣和》,取材于出租車司機楊廣和十三年助人為樂的真實事跡;河北梆子《女人九香》、贛劇《快樂標兵》、云南花燈《梭欏寨》、湖南花鼓戲《作田漢子也風流》、秦腔《百合花開》等,演繹了新農村建設中千姿百態的新人、新故事和新氣象,生活氣息十分濃郁。當今我國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人民生活豐富多彩,應該說,生活有多精彩,我們的戲劇就應該有多精彩。當代的戲劇家們自覺投身于人民群眾偉大的創造實踐中,不僅采擷了豐富的題材,拓寬了創作的領域,而且獲得了靈感,發現了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劇目創作也呈現豐富多彩的喜人景象。綜觀這些獲獎劇目,從普通百姓到文化名人,從社會變革到家長里短,取材廣泛,尤以“三農”題材比例最大,而且,跳出了過去往往眼睛只盯著英模人物、形象簡單概念的局限。以《梭欏寨》為例,該劇以云南邊遠山村孤兒出身的阿吉姆為原型,演繹了她致富之后以“三不要錢”的方式報答鄉親,但慈善救濟不但解決不了鄉親們的溫飽,甚至還把自己拖垮。實踐教育了她,只有用科學的思想帶領大家共同創造,才能真正走向富裕。該劇真實地反映了新農村建設的可喜成就和領路人曲折的心路歷程,深刻而極具啟示意義。
其次是講百姓故事,抒百姓情懷,求大眾審美,寫和諧主題。八部獲獎劇目演繹的都是身邊普通人的故事,主要角色幾乎都是小人物,如無私奉獻的都市保姆顧阿旦,致富標兵賴加三,敢與男人叫板的“當家”女人九香,梭欏寨的女能人阿吉姆,風流瀟灑的作田漢子,“活雷鋒”楊廣和,種花致富能手百合,而常香玉本來就是從人民中走來的人民藝術家。這些劇目給予了普通人及其精神世界以傾情關注和新的開掘,而且從大眾審美出發,緊扣時代,“以小見大”,揭示了社會大變革下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追求,從小景象里演繹出大氣象,從普通人身上提升出大精神,熱情謳歌普通百姓的無私奉獻和助人為樂的道德自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普通人的道德成長是最關鍵的。常香玉、顧阿旦、九香、賴加三、阿吉姆等藝術形象所表現出來的人生之真、人性之美、人情之善,他們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質,感動和凈化了觀眾的心靈,唱響了和諧社會的深刻主題。
三是風格多樣,特色各異,藝術上不斷探索和創新。如《常香玉》一劇,打破了常見的人物編年史式的戲劇結構,從常香玉生命最后彌留之際的回顧去展開全劇,讓老年香玉與青年香玉跨越時空,同時出現在戲劇舞臺上,演繹大師的精彩人生,展開人物的心靈絮語,揭示人物的情感世界,為再現大師風范和魅力,找到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和切入點。又如《顧家姆媽》,風格上的獨創和藝術上的探索也是十分顯然的。該劇傳承和發展了蘇州滑稽戲“冷雋幽默”的喜劇風格,敘說顧家姆媽六十年無私奉獻卻總被兒女誤會,悲喜交融的苦樂人生。這種“含淚的笑”,給本劇賦予了深刻的內涵,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樂,從顧家姆媽的平凡人生,揭示了“大愛”才是社會和諧的真諦;同時,藝術上的創新豐富了蘇州滑稽戲的表現手段,推動了劇種風格的健康發展。其他如《女人九香》、《快樂標兵》、《梭欏寨》、《作田漢子也風流》等“三農”題材劇目,也多以輕喜劇的面貌出現,故事跌宕起伏,場景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活,語言風趣幽默,不僅特色各異、風格多樣,而且發展了喜劇藝術,深化了劇種內涵,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藝術欣賞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收獲。顯然,時代前進了,戲曲藝術的表現力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提高,現實題材劇目呼喚新的表述方式和藝術手段的不斷創新,獲獎劇目為當下的創作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季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