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是不是因害怕而離開,我不太清楚,但我肯定會繼續堅持下去!”11月5日下午,在成都市青羊區少城街道辦事處城管辦公室,堅持柔情勸導不文明行為卻反遭毆打的“媽媽城管”胡一梅告訴記者,她仍將繼續堅持“勸導”下去。
個子矮小瘦弱、今年48歲的胡一梅,是成都330名文明勸導員中的一員。今年8月初,成都市城管局專門聘請了330名50歲左右的女性成立文明勸導隊,專設35個勸導點位,每天定人、定時段對中心城區主要街道亂吐痰、亂扔煙頭、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宣傳教育和勸導。這些50歲左右的文明勸導員,被人們稱為“媽媽城管”。
分管此項工作的成都市城管局環衛處處長趙華告訴記者,這些年齡相對偏大的文明勸導員,在實際工作中的確發揮出了女性耐心細致的特點,她們勸導市民不文明行為的語言和態度,更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據統計,截至9月12日,這些以“婆婆嘴”勸導不文明行為的“媽媽城管”,在各自點位上共糾正不文明行為33000余次。
然而,就在四川省委有關批示要將此舉在全省推廣時,一樁令“媽媽城管”始料未及的事件發生了。
8月16日晚8時,正在成都緊鄰寬巷子景點的農貿市場邊值守的胡一梅,發現一個平常都擺在農貿市場內的燒烤業主,擅自將攤位移到了外面,“浩浩蕩蕩”一長排,既妨礙了路人行走,又影響景區周圍市容。
“這里可不能擺攤喲!還是麻煩你們搬進去為好!”胡一梅走上前去以慢言細語相勸,可對方根本不聽勸,還認為不是正式城管執法人員的胡一梅“多管閑事”。這時,另一名文明勸導員趕到,主動提出來要幫對方將攤位搬進去,可沒想到的是,這非但沒有把攤主勸導“進去”,反被身強體壯的攤主父子倆和其他3人的推搡。身材弱小的胡一梅見狀忙上前勸“不要打”,卻被一名男子一腳重重踢在肚子上,當場暈倒在地,后來住進了醫院。
盡管動手傷害文明勸導員的人事后受到了警方處罰,胡一梅也因此獲得了400元的“委屈獎”,但這件事對那些每月不到700元報酬的女性文明勸導員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和沖擊。記者從青羊區少城街道辦事處得到證實,該街道轄區的“媽媽城管”已從當初18人減少到10人。據悉,在全市首批330名“媽媽城管”中,目前流失的已有50人左右。
但是,當地主管部門意欲在全市保持這道美麗的風景線的決心依然未變。11月5日,成都市城管局召開各分局“局長會議”,專門研究如何留住“媽媽城管”的問題。有關負責人在會上堅定地表示,不僅首批330名“媽媽城管”覆蓋35個重點街區的現狀不會倒退,而且下一步還將擴招一批“媽媽城管”,其他近郊區縣也有望推廣;對表現優秀的“媽媽城管”還將給予獎勵。
事實上,希望留住“媽媽城管”也是成都廣大市民的心愿。
“有人提醒與無人提醒的效果就是不一樣。”市民關小強對記者說,人的不文明行為往往都是在無意識或習慣性狀態下出現的,所以,時常需要有人出來通過“勸導”幫你糾正。而“媽媽城管”的“溫柔勸導”,是在不傷你面子和自尊的情況下幫你糾正不文明行為,這應該是好事。
對于“溫柔勸導”反遭打事件的發生,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陳光教授認為,這暴露出人們對文明城市建設還沒有達成最大的共識,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全體市民利益還沒有被廣泛接受。在他看來,為提升現代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提高市民對文明的知曉度,作為一個城市環境衛生制度化、剛性化管理有益補充的文明勸導員數量還應增加,“文明勸導”范圍還應進一步擴大,當然,最好是讓市民大家都參與進來“勸導”。(記者 高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