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程。60年來,各行各業、各條戰線,涌現了一批又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的模范。他們用心血和汗水,用熱情和行動,澆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這棵參天大樹,使之不斷茁壯成長、開花結果。11月3日上午,他們中的杰出代表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參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事跡首場報告會。
最先發言的是代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州長李龍熙。延邊州那些民族團結事跡,就像滿山遍野的金達萊,數不清,李龍熙的發言被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打斷。延邊連續四次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如今,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已凝練為延邊精神,升華為延邊之魂。
74歲的大連理工大學民族預科班班主任邵春亮教授被學生們稱為“老爹”。他說,一位家貧的學生在他的幫助下,利用暑假從新疆押運西瓜到大連以籌集學費。來到學校后,學生捧了一顆大西瓜送給“老爹”:“這是我挑出來送給您的。火車上的8個晝夜,我就把它當成枕頭。”當“老爹”打開西瓜,西瓜已經變酸了,“老爹”依舊大口大口地吃下去。說到這里,邵老師的聲音哽咽了,全場的觀眾眼睛濕潤了。來自北京民族大學的一位學生眼含淚水,動情地說:“邵老師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的精神不平凡。這是一種跨越民族的大愛,這種愛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成長!”
報告會上,來自寧夏農村科技發展中心的趙暉主任講述了一代又一代農村科技工作者,用心血和汗水在寧夏大地譜寫科技興農,促進民族地區團結進步的動人篇章。中國人民解放軍69216部隊部隊長蒲繼生向大家展現了該部堅持40年接力幫扶疏勒縣巴仁鄉十六村,使原本貧窮落后的十六村成為新疆 “奔小康示范村”的感人故事。
報告會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與會群眾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北京民族大學張憲波同學認為:“民族團結凝聚起強大合力,這股合力將不斷推動我們從落后走向進步,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貧窮走向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