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網北京10月30日消息 近日,中央文明辦向各省(區、市)文明辦通報2009年全國114個城市(區)公共文明指數測評結果。測評結果顯示,以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目標,扎實推進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了新成就。
今年初,中央文明辦與國家統計局制定了測評工作方案,明確了測評的內容和方法。各地圍繞城市公共環境、公共秩序、人際交往、公益行動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健全長效機制,扎扎實實推進工作。
這次測評采取事先不發通知,不打招呼,由國家統計局獨立組織實施的辦法,做到了嚴謹科學規范。測評工作采取問卷調查、實地暗訪和材料審核三種形式。由調查人員深入城市主干道、主要交通路口、商業街、公園、廣場、車站等公共場所進行暗訪,對市民行為進行實地考察。采取抽樣方法選擇一定數量的居民家庭,對市民在公共場所行為的文明程度進行評價。通過審核材料考察城市落實中央文明委今年部署的重點工作情況。測評工作嚴格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統一工作流程,統一測評項目數量和測評時間,統一評判標準。
測評結果顯示,近些年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目標,扎實推進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了新的成效。各項創建活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保持了重點突出、整體推進的良好態勢,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在創建活動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惠民利民,注重辦實事,求實效,下大力解決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緊緊圍繞提高人的素質,大力實施文明禮儀宣傳普及、公共環境整治、社會志愿服務等公共文明建設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的“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水平明顯提高,廣大市民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增強,人們參與社會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更加積極主動。同時,人們對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公共環境和秩序、社會風氣等抱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一些城市居民對公共衛生狀況、交通秩序、服務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提出批評和改進建議。創建工作還存在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一些城市尚未形成長效工作機制,措施不得力、不得法,致使工作成效不明顯;有的城市盡管進步較大,但基礎仍比較薄弱,需要在鞏固成果方面下大力氣。
通報要求,各省(區、市)要認真對待測評結果,對創建工作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針對測評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和不足,對照先進查找差距,認真進行整改,建立完善長效機制,推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