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沙埕港外有個黃岐村,村民基本以近海捕撈為生。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卻出了一個令村民引以自豪的平民英雄,他就是羅成財。
2006年8月10日,超強臺風“桑美”正面襲擊沙埕港,羅成財駕著輪機船,不顧個人安危,從狂風大浪中救起8位落水者后,罹難海上。這年他才38歲。在今年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羅成財榜上有名。
蹈海搏浪勇救八人
2006年8月10日下午,“桑美”直撲沙埕港,似乎要吞噬一切。“閩福鼎漁P132”號船上,羅成財正在駕駛艙內一邊控制航向,一邊指揮船員做好應急準備,他們要將船開往岙腰內港避風。此時風力已達17級,巨浪一個接著一個打來。
這艘不到15米的輪機船艱難地行駛在蓮花嶼附近海域,忽然從驚濤駭浪中隱約傳來呼救聲,羅成財和船上的另外3名船員透過風雨仔細搜索,發現幾十米開外,一條漁船傾覆后船底露在海面,上面趴著幾個人。“當時我們的船也隨時有可能被打翻,但羅老大說,人命關天,不能不救!”幸存的“閩福鼎漁P132”號船員李求龍回憶道,“那時,船被風浪拋起來又落下,海面四處都是漁排的碎片。”冒著船身與沉船碰撞的危險,羅成財和船員們將纜繩、木條拋送到5名落海者手中,并用竹竿將他們拉上船。
其中一名霞浦三沙漁民哭著感謝救命之恩,隨即又說,他父親和另外幾人還在海里。羅成財二話沒說,毅然調轉船頭,繼續搜尋。一個多小時后,他們發現了一名抱著泡沫塑料塊在海水中沉浮的人。此時風浪太大,落海者已無力抓住他們拋下的纜繩。羅成財脫去雨衣,綁緊救生衣,縱身跳下海,奮力游向落海者。見到這個情形,船員們也紛紛跳入海中,就這樣,他們又陸續救回了3名落海漁民。為確保被救漁民的生命安全,羅成財幾經周折把他們轉移到另一艘大船上。
英雄船長不幸遇難
當晚6月30分,臺風驟然以更加暴戾的力量,攔住了“閩福鼎漁P132”號的去路。羅成財和船員們駕著船與風浪周旋。但這艘救回了8條性命的勇敢方舟,已一再錯過了逃生的最佳時機。突然,一排惡浪將船身猛地舉起。據李求龍回憶,當時一陣眩暈,“轟隆”一聲巨響,船身向一側翻倒,還來不及抓住什么,他們就被卷進海里。不知過了多久,李求龍與另一名船員吳正榮被搜救船成功營救,羅成財卻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幾天后,人們找到羅成財的遺體,在他身上,有數十道被海上漂浮物和巖礁等撞擊的傷痕,“羅老大本來水性極好,那是因為救人,消耗了太多體力……”熟悉他的村民說:“在黃岐村,只要一說羅老大,大家沒一個不夸的,他正直厚道,是個熱心人。平時鄰里需要幫忙,他總是傾力相助。”
村民林月鹽說,有一次,一艘運銅材的船出事了,是羅成財救起了那艘沉船上的4名船員;還有一年也是在臺風中,村里的一條漁船動力出了問題,在10級風浪中漂蕩,得知情況后,他駕著船就出海救人;每逢村里修建校舍、修路筑橋,他總要帶頭捐款,家境雖不寬裕,但他總是說服家人,把平時的積蓄拿出來……他常說:“每個在海上行船的人都是浪里討生活的兄弟,家里都有親人等著盼著,大家應該同舟共濟,患難相助。”
2006年10月,羅成財被追授為福建省抗洪救災功臣、福建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和寧德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
英雄后人社會關懷
羅成財走了,他家中尚有年邁的父母。5歲小女兒羅忻先天性聾啞,看著父親的照片,還滿臉童真地不停打手語,讓媽媽打電話把爸爸找回來……
英雄走了,他的后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懷。中國聯通寧德分公司的領導了解到,英雄未竟的心愿就是送女兒小羅忻上聾啞學校,練習跳舞、學習知識,于是決定捐助小羅忻。后又了解到,小羅忻經過醫治、訓練,完全有可能像正常小孩一樣聽說。經與省殘聯聯系,公司決定送小羅忻到省聾兒康復中心,讓她有機會獲得王永慶基金會捐贈的人工耳蝸。2006年8月28日,中國聯通寧德分公司決定承擔小羅忻移植人工耳蝸的醫療手術費4萬多元。寧德國珍專營店職工聽聞此事后,集體捐款,負擔小羅忻在聾兒康復中心期間所有的生活費,并將承擔她9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生活費用。國珍專營店的經理黃泓龍說,他們會一直關注小羅忻的成長,甚至資助其念初中。
2006年9月4日中午1時,5歲的小羅忻在母親陳珍珠和舅舅陳爾祥的陪同下,乘坐中國聯通寧德分公司的面包車,到達省聾兒康復中心,開始了她的聽力康復之旅。如今,戴上助聽器的小羅忻已邁出聽力康復的第一步,希望她能早日走出無聲世界!(雷順號 林斌)
責編:趙舒文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