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您主持的這篇評估報告是不是中國的第一份關于生態文明的排序?為什么要做這樣一個排序?
楊開忠:據我所知,關于各個省份的生態文明程度的排序,這還是第一份。
之所以要做這樣的排序,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首先是發展方式轉變的考慮。去年下半年發生金融危機以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是成為一項非常緊迫的全球性戰略任務。當前,美國等主要國家和地區都非常強調ET技術(能源環境技術)、低碳經濟等一系列綠色發展方式,我國進入十一五時期以來十分強調了節能降耗減排,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現在我們對中國各個省區進行生態文明排序,有助于改變我國目前各個地方在發展過程中,只一味、單純地強調GDP的傾向,將有助于各個地區的發展方式向生態文明的方向轉變。
其次是指標完善方面的考慮。關于地區的生態文明的程度,國家實施節能降耗減排以來,主要強調用萬元GDP能源消耗指標去衡量,這個指標非常重要,但是我認為還不夠全面,于是就考慮用單位生態足跡所支持的GDP來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在生態上是否文明,這將有助于更全面地衡量各個地區生態文明發展的程度。這是我們很重要的考慮。
《中國經濟周刊》:這個排序刊發出來以后,您估計各省市自治區看到后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楊開忠:這個排序可以讓各個省市自治區看到自己的生態文明水平跟其他地區的對比,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在這個基礎上,(榜單)也許對他們思考將來的發展模式起到一定的促進和激發作用。
《中國經濟周刊》:在這個排序中,我注意到北京市是排第一位的。而在2002年左右,北京的沙塵暴還讓很多人記憶猶新。在生態文明的排序中,北京為什么能上第一名?
楊開忠:在我們這里,生態文明水平是指單位生態沖擊所對應的經濟產出。北京單位GDP對生態的沖擊要小一些,與北京市的產業結構(北京第三產業今年上半年已達74%以上)、產業技術水平、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有關系。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