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有可能率先實現太陽能照明燈“平民化”。昨日,廈門閩隆科工貿有限公司與浙江超威電源有限公司簽下了“長壽命光伏電池研發基地落戶廈門”的協議,該基地建設一期投入約2000萬元。這意味著,廈門距離制造“低價太陽能照明燈”更近一步。現在,90多盞太陽能照明燈已安裝在集美英村。
“貴族”瓶頸阻礙發展
據廈門大學原化學系教授、浙江超威電源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陳體銜介紹,一只太陽能照明燈的市場價格常在幾千元左右,平均每度電的費用為十幾元、二十元,遠遠高于普通燈的價格。
這樣的“貴族產品”,阻礙了太陽能照明燈的產業化和市場化。
廈門閩隆科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閩兆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看到的多數為政府買單的示范工程,少有商業運作模式。而浙江超威是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龍頭,擁有很強的研發力量,現在這家公司從傳統領域關注到新能源領域,而且在延長電池壽命方面已有初步成果,因此才選擇與其合作,研發新產品搶占市場先機。
技術對接 打造“平民產品”
據了解,現在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大約只有3年-4年,而在太陽能電池行業研究了大半世紀的陳體銜,所攻克的課題就是用膠體電解質替代一般的溶液,將太陽能電池的壽命提升到7年以上,目前成果已經進入試驗階段。
此次陳體銜把這一課題帶到廈門來進行試驗。浙江超威相關負責人表示,選擇與廈門企業合作,很重要的原因是廈門正積極打造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政府支持力度大。從海西發展大戰略來看,廈門將是發展重點,市場空間廣闊。同時,廈門靠近臺灣,具備人才交流的優勢。而合作伙伴閩隆科工貿的產品在廈門的市場占有率在40%以上,有良好的市場基礎。
“如果按照太陽能電池7年壽命的成本,算下來用太陽能照明與用電的價格是差不多的。”陳體銜介紹,少去了鋪設電纜、增加用電設施等復雜的硬件設施,同樣價格的太陽能照明燈將得到很快地推廣。
廈門一些外資企業開始嘗試將太陽能照明燈用在公司、工廠之中。幾天前,有一位做食品企業的美國客戶與廈門閩隆科工貿有限公司聯系,想在倉庫之中安裝太陽能照明燈。
而且,太陽能照明燈可以獨立使用、任意安裝,在庭院燈、路燈等多個地方使用很方便,這里的市場容量不容小覷。(記者 謝曉婉)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