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啟動“森林人家”生態旅游項目
轄區灌口鎮的坑內水庫18洞列入廈門市首批試點
文明風6月9日訊(通訊員 吳會明)沿著崎嶇山路,走過流水小橋,踏進蔥蘢叢林……這里,就是令人神往并被譽為“廈門九寨溝”――集美區灌口鎮坑內水庫18洞。6月8日,坑內水庫18洞正式被列為廈門市首批“森林人家”試點。由此,也標志著廈門集美區“森林人家”生態旅游項目全面啟動。
隨著7天長假改為3天小假期和城市居民生活節奏逐步加快,以及農村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已逐漸疲倦于城市燈紅酒綠的市民,也開始尋找新的休閑娛樂方式,“健康”、“野外”、“原生態”等字眼,正在成為人們休閑旅游的關鍵詞。于是,工作之余,舉家來到“天然氧吧”放松身心,如爬山、摘果,或垂釣、泡溫泉,甚至還可以自己動手種一小塊菜地體驗收獲,已是相當部分城里人或眾多游客為之向往的事。
目前,集美區灌口鎮坑內水庫主要有當地農民組織的釣魚、游泳、劃船等休閑健身及旅游項目。這里三面環山,地質和水質較好,植被群落為馬尾松與相思樹混交林,灌叢覆蓋率達100%。坑內水庫18洞百石崢嶸、分布有致,奇妙的石洞群依山就勢,各洞間有石階小橋相連,近處瀑泉長流,是賞景、納涼的理想圣地。就著青草的芳香、聽著潺潺的流水、吃著自釣的美味,置身于此任微風輕拂令人回味無窮留連忘返。
廈門集美區實施坑內水庫18洞即“森林人家”生態旅游項目建設,遵循“政府引導、企業投入、村民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運作。其中“村民參與”是最大賣點,即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出租集體林地,從中獲得林地租金收入,促進農民增收。同時,通過招聘本地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方式,帶動農民增收。也就是說,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已有的集體建設用地,發展“森林人家”生態旅游項目建設。
以實施坑內水庫18洞生態旅游項目建設為契機,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進,逐步推廣,發展與規范并舉原則,到2010年,廈門集美區將培育和建成2個鄉村旅游示范鎮(街、場)、3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5個鄉村旅游示范村、10個“森林人家”示范點或“農家樂”休閑健康游示范點。規定其功能配套上除了客房、餐廳和娛樂活動場所等配套設施,還有停車場,有排污、排水及垃圾處理設施,且符合國家環保要求。
據悉,今年底,廈門集美區還將完成轄區的雙龍潭“森林人家”旅游景區建設,利用自然資源和場地特征,開發運動產品及休閑旅游服務設施。其中項目計劃建成景區的餐飲、住宿集中區,現場將建20棟小木屋。小木屋將以吊腳樓為主,營造出錯落有致的空間氛圍。景區還將建成一個大型的滑草場,這一配套設施有望在今年7月與游人見面。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 2009-06-02廈門集美區舉報“小金庫”可獎十萬元
- 2009-06-03廈門集美執結拖欠64名農民工工資85萬
- 2009-06-01廈門集美區斥資300萬建2000畝生態風景林
- 2009-06-08廈門集美區創新被征地人員養老補助機制
- 2009-06-03廈門集美區13萬元籌建馬鑾古榕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