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
牽頭單位:螺城鎮人民政府。
配合單位:縣委宣傳部、縣直黨工委、文明辦、衛生局(愛衛辦)、教育局、廣電局、規劃建設局、螺陽鎮。
1、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抽調精干人員組成環境衛生長效管理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在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切實落實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工作方案。
2、加大輿論宣傳,提高居民素質。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及時曝光不文明行為,在社區中開展衛生社區、衛生樓院活動,加強居民環境衛生意識的教育。
3、明確職責分工,做好溝通協調。
(1)鎮政府: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納入日常工作中,通過環境衛生專項整治組來協調縣、鎮機關各部門、各社區(村)及鎮直(屬)各單位按各自職責,抓好衛生整治工作的落實。加大衛生設施的投入,在主干道和社區內合理增設一批垃圾桶和垃圾運載車輛。
(2)各社區(村):建立健全社區抓環衛保潔工作的領導小組,社區(村)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同時要明確一名兩委為專職環衛保潔管理員,專門負責抓落實。①設有專門的衛生保潔隊伍,每位保潔員承擔清掃保潔面積約4000—6000m2,每天保潔時間8小時以上,每2名清掃人員至少配備一輛手推平板車;②健全老人衛生督導隊伍,協助實施“門前三包、門內達標”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給予檢查督促;③進一步完善垃圾收集屋(圍)的建設,方便居民群眾傾倒垃圾;④主動與環衛處、物業、機關、企事業單位理順關系,分清衛生責任區域,不在背街小巷留有衛生死角;⑤積極發動,認真做好背街小巷、房前屋后道路的硬化、綠化工作,有條件的地方要設置路牌;⑥與鎮衛生院進行協調,及時對蚊蠅孳生地進行清理,每月至少一次組織專人進行消殺,凈化環境;⑦梅山、南洲、王孫、溪南、前型、霞東、新霞下廖、霞園324國道東側等要設立簡易垃圾中轉站,實行垃圾集中收集,統一運載。
(3)環衛處:①加強環衛處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實施工作,加強對縣城各主干道的督查力度,提高保潔質量,落實工作責任制;②協助做好“門前三包、門內達標”責任制的落實工作;③切實做好垃圾中轉站的管理,確保垃圾日產日清;④合理調配車輛運載,做好垃圾運輸車輛的封閉運輸,努力降低二次污染;⑤要加強垃圾場的管理工作,及時做好場內消毒、壓實、覆土等工作;⑥注重做好縣城主干道清掃保潔工作和324線螺城段兩側垃圾的清掃清運工作,沿街商店垃圾實行鳴號收集和環衛工人上門收集相結合辦法。明確各數段每天收集時間和次數,杜絕主街道綠化帶旁亂堆放垃圾現象。定期處理好主干道與背街小巷交叉處的垃圾死角;⑦主動與施工業主協調,督促其做好建筑材料的運輸,嚴禁滴、灑、漏現象;⑧環衛人員實行崗位責任制,進行每月一小評和年度總評,并兌現獎懲;⑨試行區域包干經營,同時建立考評機制;⑩服務區12小時清掃保潔,每天5∶00~8∶00,12∶00~15∶00兩個時段清掃,8∶00~12∶00、15∶00~18∶00兩個時段保潔。
(4)物業公司:對所管轄區域的環境衛生秩序工作負總責。①每個區域的衛生秩序管理有專人負責;②清掃保潔人員每天保潔時間要達8小時以上;③對小區內的停車位置進行劃線管理;④協助社區做好背街小巷衛生責任區域的銜接;⑤協助做好“門前三包、門內達標”工作,并做好小區綠化的補植、修剪工作;⑥做好小區二次供水的衛生消毒工作。
(5)各中小學校:①加強學生的環境衛生整治知識教育,做講衛生、守交規的模范;②帶頭做好轄區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③經常性開展自愿服務活動,幫助拾、撿垃圾,刷洗牛皮癬,爭做環境衛生整治義務宣傳員。
(6)鎮直屬單位:按照“家園清潔行動”、“清潔家園、共建文明”的工作要求,抓好本單位的環境衛生整治和垃圾處理工作。
4、強化監督檢查,落實獎懲措施。
我鎮成立環境衛生秩序專項整治組,以明查暗訪的形式,對鎮機關、各社區(村)和鎮直屬各單位轄區內的環境衛生進行監督檢查,跟蹤管理,對整治措施不力、行動遲緩、問題較多、群眾意見較大的社區(村)、鎮直(屬)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對限期整改不徹底、衛生隱患嚴重的社區(村)、鎮直(屬)單位,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確保集中整治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同時把獎優罰劣機制引入環境衛生評比當中,深化城鄉衛生的治理工作。在檢查評比中設文明衛生社區(村)流動紅旗,每月評比一次,并兌現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