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縣城活動的深入展開,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幾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加快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這條主線,按照“舞活工業龍頭,夯實農業基礎,加速城鄉建設,增強旅游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繁榮、文明、平安、和諧的海峽西岸生態工貿縣建設,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2008年全縣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規模工業企業總產值,規模工業增加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等增長幅度都名列全市前茅。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文明縣城要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形成“一個共識”。“文明縣城”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綜合性榮譽稱號,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我們明白,要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但我們充分認識到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深遠意義,把它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把它作為推進經濟發展、優化發展環境、造福人民群眾、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對外形象、增強縣城綜合實力的一個過程。在創建過程中,縣委、縣政府突出創建為民生、創建求發展、創建促和諧的宗旨,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加大投入,以創建文明縣城為載體,狠抓了縣城綠化、道路整治、綠水工程、夜景工程、經營環境整治、公共健身設施建設等工作,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廣場活動、體育活動和節日群眾性文藝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提升縣城文明形象。
第二、處理“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創建工作與其他工作的關系。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做到兩種發展一起抓,兩個成果一起要;二是處理好創建工作與依法行政的關系。依法、文明創建,增強法制意識,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合理、合法地解決好,使群眾切實感受到創建成果;三是處理好集中突擊與常抓不懈的關系。在集中力量打好攻堅戰、突擊戰的同時,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切實將創建工作抓緊抓好,抓扎實,常抓不懈。
第三、注重“五個結合”。一是治標與治本相結合。認真抓好縣城基礎設施、路網建設、市場、垃圾回收站(點)的硬件建設工作,為轄區規范管理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注重不斷總結成熟的城市管理經驗進行推廣;二是條塊管理相結合。各職能部門實施城市、交通、市場和市政環衛各項管理,都與社區工作結合起來,形成合力,齊抓共管;三是重點與一般相結合。突出以區內主干道、綜合市場為整治、規范管理重點,同時兼顧縣城周邊地區;四是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結合。切實抓好必要的、大規模的集中整治,同時加強日常管理,鞏固取得的創建成果;五是專業治理和群眾參與相結合。在組織好各種專項治理的同時,充分發動轄區企事業單位、村居群眾積極參與,組建老干部督導隊、青年志愿者和巾幗志愿者等文明縣城宣傳隊伍,共同創建文明縣城。
第四、提供“五個保障”。一是提供人力保障。2007年對原城監大隊、環衛處、市場管理中心、園林處四個單位的資源進行整合,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市容管理局,保障了足夠的人力資源投入;二是提供資金保障。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村委會擠出資金保證創建工作經費需要。城管部門調整部分經費保障創建工作的開展。縣財政累計投入1704萬元的創建經費,為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提供制度保障。明確責任區域范圍和利益,嚴格執行考核獎懲;四是提供紀律保障。對在創建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失職、瀆職的,由紀檢、監察會同組織部門進行責任追究;五是提供堅強有力的領導保障。成立以書記、縣長、分管領導為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加強了對日常創建工作管理。各有關部門也切實健全組織,加強領導,做到親自組織、親自動員、親自落實。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平和縣城文明程度有了新提升,干部群眾的精神風貌有了新氣象,市容市貌有了新變化,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新優勢。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創建力度,完善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努力建設宜人、宜居、宜商的海西現代文明縣城,以更高更新的標準,推動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責編: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