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創建應對挑戰促進發展近年來,廈門市精神文明建設在改革中推進,在創新中加強,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今年,我市再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我們要珍惜榮譽,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做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提升我市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去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我市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當前,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農民工失業人員增多,大學生就業難度加大,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發生新的困難。經濟連著民生,關系千家萬戶,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在當前形勢下,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更具特殊意義:
第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性創建活動,能夠增強廣大市民應對挑戰、戰勝困難的信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比如:通過心理疏導、人文關懷,能夠有效緩解由于失業、下崗、生活困難帶來的心理壓力;通過各種和諧創建活動,能夠安撫群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引導市民更加理解支持政府對保增長采取的各項政策措施。因此,我們要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標要求,充分認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努力營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第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推動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現實要求。廈門地處海峽西岸和對臺工作前沿,是臺灣同胞進出祖國大陸的重要通道,廈門三個文明建設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祖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形象,直接影響著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印象和感情。隨著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特別是“大三通”后,兩岸交流交往更加頻繁、更加密切。這幾年,臺灣許多重要人士多次來廈門,每次來都對廈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城市形象贊賞有加。事實證明,我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意義不僅在于加快自身的發展進步,還在于展示大陸繁榮發展、文明進步的良好形象,有效增進臺灣人民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因此,我們要站在推動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高度,充分認識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意義,擔當使命,勇于先行。
第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應對思想道德建設新情況新挑戰的有效途徑。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更加明顯,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一方面,一些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道德觀念逐步確立,追求個人正當權利、重視個人價值、講求效率、平等競爭、崇尚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等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西方腐朽觀念也在逐步抬頭,行業不正之風屢禁不止,封建迷信、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沉渣泛起,假冒偽劣、欺詐活動成為社會公害,一些不文明、不和諧的現象依然存在。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引領社會思潮、弘揚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風尚的任務還相當艱巨繁重,精神文明建設的地位還要進一步加強。
責編:蔡意
![]() |
責任編輯: 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