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州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8.9%,在全國省會及直轄市共31個城市中排名第五;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81%和97.2%;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GDP用水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等指標穩中有降。
目前,福州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37.7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21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是全國最綠的省會城市之一。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福州市實踐海西戰略5年來,不遺余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江濱海生態城市。
整合搬遷,工業污染有效減少
“東擴南進西拓”是近年來福州市大力實施的城市發展戰略。福州加快江陰、羅源灣港區開發和金山、青口、元洪、濱海工業區開發建設,實施工業有序向南北兩翼聚集,不斷提升工業集中區建設管理水平,實現污染集中控制;企業結合搬遷進行改造升級,擴大了生產規模,也加強了污染控制治理。
結合城區改造,福州市近年來已從城市中心區整合、搬遷、關停了福泰鋼鐵、麗珠醫藥、立洲彈簧、福州機床廠、富成味精等500多家企業,基本完成市區二環路內的污染工廠搬遷,解決了工廠和居民混雜、污染擾民的問題,提升了城市環境質量,也使城市布局漸趨合理。
同時,福州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都市型工業;嚴格環境準入,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控制新建項目污染。繼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開展青口、馬尾生態工業園區試點工作,推行清潔生產,加強節能降耗和資源再生利用工作。目前,軟件、光電、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設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不斷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已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強。
加大投入,不斷完善環保設施
2005年以來,福州市在實施城市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點污染源控制及內河綜合治理等工程中已先后投入110多億元,成效顯著。
4年多時間里,在已建成洋里、金山、祥坂、快安和馬尾等5座污水處理廠的基礎上,投入2.4億元重點開展市區污水處理廠擴容和污水管網配套建設,祥坂污水處理廠擴容2.5萬噸/日,達7.5萬噸/日;洋里污水處理廠擴容10萬噸/日,達30萬噸/日。目前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46.5萬噸/日,全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由2004年的65%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下一步計劃投入6億元建設連坂污水廠及配套管網工程,2010年建成后,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將達57萬噸/日。投入約4億元,于2008年1月建成投入運行紅廟嶺垃圾焚燒發電廠,日消納生活垃圾已達1200噸。
此外,福州還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集水、氣、聲以及重點污染源、環境敏感區域監測于一體的環境監控中心。
![]() |
責任編輯: |
- 2009-05-13探奇我省首批生態示范村之一:邑坂八卦村
- 2009-04-29研究稱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可吸收溫室氣體
- 2009-05-06生態文明造林綠化將納入福建中小學必修課
- 2009-04-08永安市羅坊鄉打造地方名片 提升生態旅游內涵
- 2009-04-23永安洪田鎮的“生態文明”
- 2009-04-28永安市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