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引導改造民俗文化提升村民文明素質側記
http://www.caoliu14.com?2009-05-25 16:43? ?來源:文明風
我來說兩句
去年,永定縣坎市鎮在盧氏祠堂文化改造時,把婚育新風融入到祠堂文化中。在坎街盧氏上下祠堂安裝“賢名榜”、“能人榜”、“功德榜”、“成才榜”、“敬老榜”等文明示范五榜,不論男女,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上祠堂的光榮榜,營造了男女平等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盧氏祠堂新型文化改造推動下,高陂、虎崗等地也紛紛對祠堂文化進行改造,新型祠堂文化輻射范圍逐步擴大。今年初,虎崗鄉城下村賴元寶夫婦生育了第二個女兒,高興地在大門上貼了:“今日喜得嫦娥女、他年笑看狀元郎”的大紅對聯。
湖坑作大福好
“作大福”作出和諧幸福
永定縣湖坑鎮“作大福”起源于明末驅趕瘟疫的民間祭祀活動,后逐漸演變成為三年一次的“作大福”。“作大福”創立至今,已舉辦了72屆。在去年“作大福”民俗活動中,該縣以建設五好文明家庭活動為契機,把文明禮儀、婚育新風、關愛女孩行動融入“作大福”民俗活動,在彩車上張貼“男女平等家家樂,社會和諧代代興”、“山村盛開文明花”、“優生優育優教,利國利民利家”等溫馨的文明標語,制作了100多條貼有關愛女孩、婚育新風標語的綬帶,讓村民身披綬帶參加踩街游行,并把貼有“弘揚土樓文化,倡導婚育新風”的拱門安裝在活動場地門口,營造和諧幸福的新時代生育文化氛圍。這一舉措,改變了該村不少流傳幾百年一些不適宜現在文明社會形勢、無法代表先進文化的部分封建思想活動。如今,籃球比賽、放電影、猜對聯、現代管樂隊和集體綢帶舞等悄然融入“作大福”這一古老的民俗活動中,“作大福”逐步從原始的“屈魔除病、祈風禱雨”演變成向往美好生活、推崇正義、提倡真善美、加強鄉親聯宜和鼓勵勤勞致富等的情感表達。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