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上結合。發展紅色旅游與進行新農村建設都需要政策扶持,也都屬于政策扶持的范圍。國家旅游局等有關部門確定的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絕大多數位于中西部地區,具體景點大都散布在農村區域。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但卻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旅游資源。近年來,中央以及各地區、各部門對發展紅色旅游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與此同時,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進一步加大了支農惠農的政策力度。目標任務的一致和時間空間的吻合,為在政策上把兩者結合起來創造了條件。因此,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鼓勵發展紅色旅游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優勢,挖掘紅色旅游資源的潛力,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資源上結合。目前,多數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經濟結構仍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這決定了當地進行新農村建設可以直接利用的資源相對有限。而這些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大多具有唯一性、多層開發性和擴張性。唯一性是指紅色旅游資源所承載的歷史事件、所蘊涵的文化價值各不相同、不可替代。多層開發性是指紅色旅游資源在經濟價值、教育價值的開發上是多方面的。擴張性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理解:一是從紅色資源本身來講,隨著對中國革命歷史問題研究的深入和人們重視程度的提高,這些資源還在進一步的發現中;二是各地在對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中,越來越注重系列開發;三是借助現代傳媒手段,這些資源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正是這種特殊性,使紅色旅游資源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應加以合理的開發利用,努力走出一條以紅色旅游為依托、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的革命老區發展路子。
文化上結合。我國的紅色旅游資源絕大多數與農村有關系。從歷史上看,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大部分時間是在農村進行的。可以說,離開了農村環境,許多紅色資源將失去原有的文化意義。諸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與孕育它們的農村環境分不開的。今天,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也離不開農村。隨著紅色旅游的發展,地處農村的紅色旅游資源將面臨被深度乃至過度開發利用的問題。要有效保護和利用這些資源,必須把發展紅色旅游與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起來。在新農村建設中,應全盤考慮、整體規劃,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合理開發,使景點布局、景觀設計、文物保護與周圍農村環境相協調,確保其歷史和文化價值不損失。
責編:蔡意
![]() |
責任編輯: |
- 2009-04-24風光旖旎人更美: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創建活動綜述
- 2009-04-24我省召開創建文明風景旅游區工作暨第二批先進命名表彰會議
- 2009-04-09詔安供電公司組織專兼職駕駛員進行場地考試
- 2009-04-24唐國忠在全省創建文明風景旅游區工作暨第二批先進命名表彰會議上的書面講話
- 2009-05-05五一旅游人氣城市排行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