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積極探索社區矯正教育新模式
通過鎮街工作站與福利機構共建 增強矯正工作的社會和法律效果
文明風4月13日訊(通訊員 吳會明)4月10,廈門集美區杏林街道社區矯正站與集美區福利院舉行共建社區矯正基地簽訂儀式,以此拓寬被矯正人員的幫教渠道,促進該類人員盡早回歸社會。據悉,廈門集美區這一社區矯正教育新模式在全市開先河。
廈門集美區十分重視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在區成立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組織領導全區社區矯正工作基礎上,今年來,廈門集美區所屬各鎮街先后成立了社區矯正工作站,具體承擔本轄區社區矯正日常管理。此次廈門集美區杏林街道與區福利院成立共建社區矯正基地,是該區在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方面的有益探索。該社區矯正站將通過定期組織轄區內被矯正人員進入區福利院為孤寡老人服務、義務勞動,并輔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勞動中使其逐漸認識到自己過去的錯誤思想與越軌行為,從而在思想、行為上潛移默化得到矯正,并逐漸融入到大社會的環境中。
據介紹,所謂社區矯正,就是對實行管制、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裁定假釋的人員、緩刑人員及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共五類八種犯罪人員以監外教育的形式進行思想、法制、社會公德教育,從而矯正其心理和行為,促進該類人員盡早回歸社會。集美區通過探索社區矯正新模式,動員基層社區矯正工作站與福利機構共建幫帶,既有效化解社會不穩定因素,又為監獄執行節約了資源成本。同時,使該類罪犯在家人及親友幫助教育中得到更大的積極力量,有利于其自身的再社會化,由此不僅保證了矯正工作的社會效果,還有效增強了法律效果。
目前,廈門集美區共有包括被管制的、被宣告緩刑的、被暫于監外執行不至危害社會的和被裁定假釋的,以及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等5類適合社區矯正人員150余人。社區矯正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關系到創造平安集美、打造和諧廈門、維護社會穩定,廈門集美區要求公安、檢察院和法院等司法部門,以及各鎮街村居相互協調、密力配合,建立以專業隊伍為主,村居專干隊伍為輔,廣大志愿者廣泛熱心參與的社區矯正工作者隊伍。對待適合社區矯正群體做到真誠關心、真切關懷、真情關愛,保證矯正工作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
司法解釋 >> >>
社區矯正形式
目前在我國,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在研判、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積極運用各種方法、手段,整合政法部門、社區等各方力量,著力對社區范圍內的假釋、監(所)外執行、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緩刑等罪犯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 2009-04-13廈門集美區許莊村民轉身城市社區居民
- 2009-04-10廈門集美區啟動農產品質量執法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