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改造民俗文化 提升村民文明素質
——龍巖市引導民俗活動和改造民俗文化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成效好
文明風4月10日訊(通訊員 陳南生)在剛剛結束的龍巖市永定縣陳東鄉“四月八”這一古老盛大的迎神游村活動中,原先作福臺上、神轎上打的具有傳統陋俗的標語,經過市、縣委文明辦、計生委及當地政府的引導改造后, “作福臺”上的對聯和游行的彩車貼上都裝貼著“創建文明村鎮,構建和諧社會”,“優生優育”、“關愛女孩”等文明標語。許多外來的游客、親屬都對這一新鮮做法贊不絕口。
傳統民俗活動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對其文明行為、思想意識和生產生活習俗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龍巖市委文明辦、龍巖計生委在指導保留農村民俗文化基本形式的同時,大膽地引導群眾摒棄其中不合時宜的因素,全力注入先進文明的文化營養,著力形成和諧文明的內涵,促進和諧文化與傳統民俗文化的有效融合。
打新婚打出一片文明
永定縣是客家縣,客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其內涵極為豐富。永定客家人的生活習慣、民風民俗,保存了濃厚的中原文化底蘊,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民俗活動規模宏大、形式多樣、隆重熱烈、場面壯觀,其中久負盛名、頗具特色的大型民俗活動有:“打新婚”、“走古事”、“四月八”、“作大福”、“鬧花燈”……為鄉間增添了許多歡樂、祥和的氣氛。近年來,永定縣在市縣文明辦及市縣計生委與當地政府緊緊抓住這些鄉間樂事,采取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的方式,對上述民俗活動進行逐一引導,在保留民俗文化基本形式的同時,摒棄一些不合時宜的活動內容,融入新型生育文化,有效增強了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和婚育新風宣傳的工作實效。
永定縣坎市鎮盧氏“打新婚”活動,是一項具有500余年歷史,寓意祈求多子多福的大型民俗活動,其中的一些陋俗根深蒂固。為了積極引導好這項活動,該縣高度重視,突出文化關懷和心理疏導,正確處理根除民俗活動陋俗與培育文明風尚的關系。從2008年開始,當地黨委、政府提前介入、主動參與“打新婚”活動,引導群眾自覺把創建“創建文明村鎮”“關愛女孩”和“優生優育”等文明禮儀觀念融入一年一度的活動中;同時,引導盧氏上、下祠管委會摒棄“打新婚”活動中的陋俗,把“打新婚”時貼有“早生貴子”的面槌改為“優生子女”的口號,把滾打時念“早生貴子、多子多福”改為“優生優育、生男生女一樣好”,體現了濃濃的客家民俗生育文化;另外,該活動項目除按原來的游行、祭祖、打新婚外,把新農村文明創建的知識及宣傳計生國策的女子腰鼓表演搬進祭壇,活動現場高空懸掛許多“構建和諧社會,倡導文明禮儀”“男女平等家家樂、社會和諧戶戶歡”等標語的氣球,還在祠堂后山開辟一片“文明新風林”,每對新婚夫婦種下一棵象征和諧文明的愛情樹。
![]() |
責任編輯: |
- 2009-04-03龍巖九龍江流域:綜治三年 環境好轉
- 2009-03-27省創建文明城市(區)總評考評團抵達龍巖考評
- 2009-03-25龍巖市"四個一"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2009-04-08龍巖市隆重舉行“游衛東烈士銅像揭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