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有時不是用來飛的
結伴出游
歡呼雀躍
幾乎每個到過泉州西湖的人,都會注意到這樣一群鴨子。西湖西大門入口進去,在與閩臺緣博物館遙相呼應的岸邊,通常便是它們休憩的樂園。
這是一群地地道道的野生綠頭鴨。戲水、群居、飛翔、胃口好、性急膽小、適應能力強,它們具備所有綠頭鴨的生活習性。
據說,它們最初是自己飛來西湖的,當時數量超過百只,經過七八年的西湖定居生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目前只剩下二三十只。
綠頭鴨的頭上長著綠色的羽毛,它們還有別名叫大綠頭、大紅腿鴨、大麻鴨等,是最常見的大型野鴨,也是除番鴨以外的所有家鴨的祖先,還被廣泛用來進行人工馴養。
大多數時候,野鴨們都在距離岸邊數十米的水域游弋覓食,它們的活動透明度似乎與天氣好壞成正比。風和日麗的時候,你幾乎一整天都可以在岸邊與它們親近,而在下雨天,你可能很難找到它們的棲身之地。水中游、地上跑、空中飛的生活習性,決定了它們可以在海陸空之間自在悠游,生存能力強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是一個與人類群居社會有著類似社會問題的生活圈子。水里的一塊面包,可能會引發一場“群體性搶奪事件”;一個趔趄不小心將伙伴擠下水,可能會遭至對方爬上岸來“蓄意報復”;甚至,它們也會因為爭風吃醋而“大打出手”……
隨著去年以來本地媒體的幾次報道,西湖里的這群野鴨知名度直線上升,很多市民來到西湖,都不忘為它們帶上一點飼料,或將隨身的零食慷慨投之。事實上,它們也從來沒有擺過半點“明星”架子,只要游人沒有驚擾的舉動,它們甚至可以踱著笨拙的步子,一搖一擺地從你的腳邊經過。即使偶爾遭受一點驚嚇,它們依然對岸邊的游人毫無戒心。
在3月-4月,中國大部分省份都開展愛鳥周活動。西湖里的這群野鴨提醒我們,只要你存有一顆和諧的心,只要你靜靜地走進西湖,只要你不打擾它們的生活,愛鳥、觀鳥其實不用跑那么遠,你可以和這些大自然的精靈零距離……
責編:王超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