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10月27日,沈陽市和平區望湖路小學學生進行陽光體育冬季長跑。當日,沈陽市各中小學利用課外體育活動時間舉行以“陽光體育與祖國同行”為主題的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啟動儀式。 中新社發 羅瀾 攝
第二屆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自2008年10月26日正式啟動之后,經過5個多月的開展,目前活動已近尾聲。本次活動在開展之初曾引發了來自部分學校、家長等方面的爭議,那么,在這次冬季長跑活動即將結束之際,學校、學生、學生家長、教育主管部門等又都有著怎樣的體會和意見呢?記者近日在浙江省玉環縣、杭州市等地的中小學校進行了實地采訪。
活動初期阻力很大
回想起去年11月~12月的那段日子,浙江省玉環縣楚門鎮中心小學校長陳志增仍有些“后怕”。當時,學生冬季長跑活動已經開始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學校不斷收到來自學生家長的反對意見。
“由于學生的體質狀況普遍較差,在他們每天參加長跑之后,很多學生的身體出現反常狀況,這不是因為傷病,而是他們的身體對一定運動量的體育鍛煉不能適應。”陳志增解釋道。
學生身體的這種反應正是“弱不禁風”的表現,但在很多學生家長看來,自己的子女參加長跑是“遭罪”。因此,不斷有家長找到學校,要求校方立即停止進行學生冬季長跑及相關的體育活動。
學校不得不一次次給家長們做思想工作,“孩子如果現在不受點兒罪,他們將因為體質差而受一輩子罪。到頭來,作為他們的父母、老師,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了他們。”
學校還給所有學生家長發了一封《告家長書》,闡述了體育鍛煉可能會讓孩子吃苦受累,但最終卻是給他們一個健康身體的重要意義。在學校苦口婆心的勸慰下,大多數學生家長不再阻止子女參加冬季長跑活動。不過,陳志增心里也很清楚,不阻止并不意味著家長已經贊同學校的意見,冬季長跑到底能不能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效果,在家長看來仍是個未知數。
在活動中,不僅家長向學校施加壓力,不少學生在參加冬季長跑之初也很抵觸。玉環縣坎門一中校長吳領平回憶說,一些學生千方百計缺席長跑活動,比如自己明明身體很好卻讓家長寫病假條,或在長跑中“出工不出力”。
體育被弱化由來已久
“學生以學習為主、以分數為重的觀念在我們這個社會已經根深蒂固,再加上現在的家庭基本都是一個孩子,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同時又對子女成才的期望值太高,從而導致體育運動對學生成長的意義一再被弱化和忽視。”杭州育才第二實驗學校校長許振頻表示。
實際上,和很多基礎教育工作者一樣,許振頻對中國青少年體質狀況的惡化早已深有感觸:“肥胖兒越來越多、近視兒童的范圍不斷擴大,‘豆芽菜’也在增加,而體質健壯、運動能力良好的青少年卻在減少;青少年體質狀況呈下降趨勢已經成為中國近十幾年來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
然而,眼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學生體質惡化,基層教育工作者卻為什么沒有及時在教學工作中進行干預呢?
“現在,學校的責任太重,作為一個學校的管理者,我們寧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陳志增說,“在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比開展其他教學活動潛藏著更大的風險,萬一孩子碰了、摔了,出了什么意外,學校根本擔不起責任。”
“現在,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孩子在學校稍有閃失,學校如何向他的家庭交待?更可怕的是,在學生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學校往往面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索賠,學校哪還敢自發搞什么體育活動呢?”
另外,社會對一所學校的輿論評價基本上建立在升學率這一指標上,文化課教學水平高的學校一定受到追捧。因此,很多務實的學校都千方百計地提高本校的文化課教學水平,而不會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到體育等處于從屬地位的學科上。所以,即使現在的學生體質狀況已經十分糟糕,卻仍有一些學校頂風擠占學生體育課時間,更不可能在學生體育活動上自發搞出什么花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