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綠意盎然。3月25日,廣東潮州市1個45人的旅游團一踏上東山島,便看到這里比以前山更青、地更綠、灣更美的新景象,猶如翡翠般散發著綠色光芒......近年來,東山縣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高品位生態綠化建設,為打造國際旅游海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再現了“天藍水碧林綠”的獨特魅力,成了一張亮麗、精致的“名片”,吸引著八方游客,引發了旅游旺、投資熱、收入增的可喜效應。
生態綠化建設 科學規劃先行
東山生態綠化建設的熱潮來源于縣委、縣政府創新思路作出的重大決策。該縣以建設“國際旅游海島”的發展定位來指導生態綠化規劃,在環境綠化整體規劃、山水格調總體布局上,追求和諧統一、氣韻生動、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同在,傳統傳承與創新發展共存的建設規劃新理念,充分體現了國際旅游海島嶄新的生態風貌。尤其是注重規劃科學性、前瞻性、可行性、效益性、可操性,做到“五個堅持”:即專家引領與多輪次優化提升;高起點規劃與高標準設計并重;因地制宜與彰顯特色結合;“綠起來”與“富起來”互動;量力而行與分步實施的統一。縣政府特邀世界海島林業專家、全國首席林業科學家彭鎮華對生態綠化做了考察指導,縣林業局委托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水木清華(廈門)園林規劃設計等專家、技術員,描繪了一幅壯觀、優美的生態綠色畫卷,并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建議,反復修改提升,最終完成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7-2020)》,形成“一帶、兩軸、四廊、九線、十三園”的規劃方案,和《生態綠化及名貴樹木種植方案》。
為使綠化新理念深入人心,該縣通過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綠化重大意義的宣傳活動,營造了濃烈的“愛綠、植綠、護綠”的氛圍,讓生態綠化工程家喻戶曉,認識更高、信心更足,全縣干部群眾以實際行動支持綠化、感受綠化,參與植樹、義務造林的熱情空前高潮,呈現出綠化建設快速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喜人景象。
建立投入機制 精打“綠色翡翠”
綠化工作要做好,資金投入是關鍵。東山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形成了從2007年以來,1年1000萬元、5年5000萬元的綠化投入機制,這在全省縣一級財政獨一無二。從而激發了社會個人、單位、企業等共同參與生態綠化建設的熱情和干勁。
東山主島面積19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1公里,過去由于沒有很好地規劃,海灣沙灘種植的大多是木麻黃樹,山頭丘陵地為松柏樹、相思樹和桉樹等。存在樹木品種單一、老化衰退,生態景觀效益差等落后狀況。 近幾年,該縣分期分批對嶼南灣至烏礁灣長38公里的沿海基干林帶進行綠化更新改造,臨海補植木麻黃高1.5米以上大苗加寬林帶,內側林帶插種綠化景觀樹種,不僅進一步鞏固了“綠色長城”,而且營造了集生態防護林與游憩休閑為一體的濱海旅游環境。在重點景區、公路、公園、山頭,“兩區三園”,實行高品位、高檔次的配套綠化,做到花、果、草搭配,以樹為主,建立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生態網絡體系和多類型、多層次的森林季相。去年竣工通車的西銅景觀大道,兩邊各種植三排大中小不同品種的樹木,兩旁車道與人行道之間配套花圃,驅車前行,令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神清氣爽的感覺。
2年多來,該縣己投入綠化造林資金2000多萬元,在海灣山地筑造綠色屏障,在道路沿線營建綠色長廊,在景區、公園營造綠色景觀,還恢復了部分山體缺口綠色面貌,形成多層次、多色彩的綠化環境。己完成國債造林7483畝,農田林網植樹長6.7公里,鄉村道路綠化50多公里,四旁綠化和非規劃造林360畝,種植珍貴樹種18萬株,其中降香黃檀1.7萬多株。全縣現有森林面積達11萬畝,森林綠化率達96.8%,森林覆蓋率達36.9%。形成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綠化景觀帶“珍珠相串”的效果, 城鄉處處綠色影映、林濤疊翠、藍天碧水、綠地青山,可謂天人合一。
該縣還將3月做為植樹月,縣委書記王毅群、縣長吳達金等多次帶領縣、鎮直機關干部、部隊官兵、群眾上山挖穴種樹,掀起了新一輪造林的熱潮。今年按照綠化生態規劃布局,層層落實責任制,重點抓好“一路、兩村、三山”生態綠化建設,種植大樹、名貴樹、風景樹,將形成觸目皆是“蒼樹茂林綠海島,萬紫千紅一道嬌”的美好景觀,實現綠化美化相統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綠化新格局。
![]() |
責任編輯: |
- 2009-03-26東山供電員工為孤寡老人繳納電費數年如一日
- 2009-03-10省文明縣城考評團蒞臨東山縣檢查指導工作
- 2009-03-18東山供電:開展專項整頓,吹響廉潔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