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公仆不見官”
美國記者斯諾在1936年和1939年先后兩次長期訪問陜北根據地和延安以后寫道:我看到毛澤東住在簡陋的窯洞里,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飯和辣椒土豆絲;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繳獲敵人的降落傘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線繩系著斷了一只腿的眼鏡;林彪請我吃的是“面條宴”;紅軍大學學員把敵人的傳單翻過來當作課堂筆記本使用……“他們堅忍卓絕,任勞任怨,是無法打敗的。”斯諾稱贊“只見公仆不見官”的“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欲望,那種熱情……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是“東方魔力”、“興國之光”。
1945年8月10日,此前訪問過延安的黃炎培在重慶出版了《延安歸來》。他在書中寫道:“每個人得投書街頭的意見箱,也個個得上書建議于主席毛澤東。”“公務人員不論男女都穿制服,女子學生裝短發,都代表十足的朝氣。”“至于中共重要人物毛澤東先生,依我看來是一位思想豐富而精銳又勇于執行者。朱德先生一望而知為長者。此外,轟轟烈烈的賀龍、彭德懷、聶榮臻、林彪、劉伯承……諸位先生(徐向前先生在病中沒有能相見)在一般人想象中,一定脫不了飛揚跋扈的姿態。料不到,這幾位先生都是從沉靜篤實中帶著些文雅,一點沒有狙獷傲慢樣子,天天見面笑談,真是古人所說‘如坐春風中’。這一點太出我們意外了。”“我認為中共朋友最可貴的精神,倒是不斷地要好,不斷地追求進步。這種精神充分發揮出來,前途希望是無限的。”同期訪問延安的左舜生也對梁實秋說,在延安的各級政治機關門口沒有警衛,任何老百姓都可以排闥(小門)直入。(薛鑫良)
責編:陳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