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6日訊 日前,漳平市永福鎮通過“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級預審,并正式啟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創建工作。繼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3-2005年度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之后,漳平市持之以恒地深入開展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著力建設一個產業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友好的生態工貿城市。
營造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
“在社會上做文明市民,在單位里做文明職工,在家庭中做文明成員”,在開展爭創省級文明城市工作中,漳平市抓住公民道德建設這一主線,注重提升市民的道德和思想素質,增強市民的文明意識,營造講公德、樹形象、促發展的濃厚氛圍。該市籌建慈善總會,接受捐贈200多萬元;發動社會各界踴躍捐資重修雙塔、文廟,建設東山、福祉閣、西霧山等公園;總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發動職工、婦女、青年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巾幗文明示范戶”、“好青年”、“好婆媳”等競賽活動;倡導無償獻血、熱心扶困助殘、維護公民權益、全民義務植樹等系列活動,有效促進了社會風氣的好轉。
此外,漳平市還組織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60多名志愿者組成5支社區舞龍隊和老人腰鼓隊,在各種節假日開展文藝匯演、主題宣傳活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構筑安居樂業的人居環境
漳平市以優化人居環境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努力構筑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城市品味。在城市建設中,該市實施“東拓、南延、西聯、北進”拓展城市新區,建成區面積從2005年的5.6萬平方公里擴大到如今的7.5萬平方公里,并以和平路、沿江路、桂中路和東外環路為主,構筑環城區綠化生態圈,實現了“綠在城中、城在綠中”的城市園林綠化格局。
漳平堅持不懈地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出臺市容環境整治管理辦法,加大道路交通管理力度,強化市容環境的日常巡查,對主街道、車站、重要路口和公共場所、公共設施等加強督查。同時積極創建“平安漳平”,完善規范44個警務室建設,投資91萬元在城區增設34個監控點,提高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妥善處理征地拆遷、環境保護等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營造一個平安和諧的居住環境。
打造獨具特色的魅力城市
漳平市積極培育工作品牌,突出創建特色。近年來,該市充分挖掘和整合地方文化資源,在東山公園集中設立革命史陳列館、陳性初紀念館、知青情緣館、王景弘紀念館和歷史陳列館,在永福花鄉、新橋畫鄉、南洋茶鄉等鄉鎮扶持一批“三鄉文化大戶”,并精心打造“大陸阿里山”品牌,把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建成高山茶葉和花卉基地、新農村示范基地、鄉村旅游觀光休閑基地。
漳平積極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實施了文化活動入千戶、農家書屋建百村等重點工程,使文化品牌促進鄉村文化繁榮。雙洋鎮設立反映歷史文化名鎮的展覽教育室,建設麟山農民公園;蘆芝鄉把嚴氏祖祠改建成農民文化活動中心,變“祠堂”為“樂園”;西園鄉挖掘和保護民間文藝,讓停演20多年的鐘秀漢劇團重煥生機;桂林街道在山羊村創建少數民族文化展室,收集畬族圖騰、服裝、山歌等傳統文化作品;南洋鄉在中心校設立茶文化教育展室,弘揚茶文化……百花齊放、各顯特色的創建活動,將漳平裝點成一個獨具魅力的文明城市。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