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正是闔家團圓賞月之時。但這個元宵夜卻不怎么太平。
晚上7點15分,福州市某小區的林先生正在書房看書,一陣煙花爆炸聲后,窗外傳來失火的呼叫聲,林先生起身尋找,發現對面居民樓的陽臺燃起熊熊大火,并迅速殃及鄰里。林先生正準備過去幫忙救火,突然一個大火球又躥上了隔壁鄰居的陽臺,點燃了陽臺上的植物……據福州當地媒體報道,從晚7時開始的短短15分鐘內,煙花引燃了4把火。
而在全國,這個最后的煙花爆竹限放日里,因燃放引起的火災不斷拉響紅色警報——北京,朝陽區中央電視臺新址B標段建筑在建工程頂層發生火災,大火在燃燒6個小時后被撲滅,初步查明火災系違法燃放煙花爆竹所致;長春,僅元宵節當天便發生122起火災;蘭州市區元宵節狂歡“過火”,6個小時連續發生34起火災,超過了該市春節長假期間的所有火災總數;為了不讓家中鞭炮留到下一年,沈陽許多市民“可勁兒”放,卻忽視了安全,正月十五一天放鞭炮引燃100余起火情。
據了解,今年正月初三到初十(1月28日至2月4日),全國發生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火災6057起,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近3.2倍。
不斷發生的安全事故,再次點燃了人們對于煙花是“禁”還是“解”的爭論:春節燃放煙花爆竹,究竟是傳統風俗需要堅持,還是民間陋習需要革除?
禁放,一路爭議
大年三十兒,穿著小紅襖、梳著朝天鬏、手里握著竹竿,挑起了一串紅艷艷的爆竹,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孩子們的臉上綻放純真的笑容……在北京的楊大姐的記憶中,兒時過年放爆竹的情景依然鮮活,而她15歲的女兒正是北京開始執行“禁放令”那年出生的。
“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竄?!睏畲蠼阋鞒拿裰{,描繪出一幅辭舊迎新的喜慶畫卷。在煙花爆竹的火光和喧鬧中歡度春節,是中國人延續兩千多年的習俗,而這一傳統民俗在最近的十幾年來卻遭遇了“禁放”的強大沖擊。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有近300個大中型城市基于安全和環??紤],先后宣布禁止在城區燃放煙花爆竹?!敖帕睢痹谝欢ǔ潭壬辖档土耸鹿拾l生的幾率。據北京市的一份統計顯示,從1993年實施禁放,到2002年1月,因燃放煙花爆竹致傷人數平均值下降了46%,火災平均值下降了50%,除夕夜環境噪聲平均值下降了33%。
然而,每到春節,“燃”、“禁”之爭都會在許多家庭和整個社會中重復上演。
“靜悄悄的一點‘年味兒’都沒有了?!睏畲蠼憧傆X得,沒了鞭炮的助興,春節失去了自古承襲的民族傳統,不紅火、不熱鬧。
楊大姐的女兒卻對“無聲”的春節很適應:“放爆竹太危險了,又造成空氣污染、噪音污染,花錢買煙花,就為了剎那間的快感,值得嗎?”
反對觀點是:燃放煙花爆竹會給人們帶來危險,同時,還會造成環境污染,消耗大量的財力,完全可尋找更加安全、無害的方式慶祝佳節。
支持燃放煙花爆竹的觀點是:鞭炮之于中國的春節,如同圣誕樹之于西方的圣誕節,燃放習俗承襲了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并為國人所普遍認同。許多民俗專家認為,禁放令的施行,是以犧牲這一傳統文化為代價,采用一刀切的簡單方法試圖改變文化風俗和習慣,很難受到民眾的廣泛認可。
伴隨著年復一年的爭議,人們非但沒有忘記燃放煙花爆竹的風俗,要求“解禁”的呼聲反而漸漸占據了主導地位。一項2005年的調查顯示,61.6%的居民認為春節期間應該允許居民在限定的時間和地點內燃放煙花爆竹;接近25%的居民認為應該完全解禁。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