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德模范學習宣傳活動形成新聲勢。全省共組織開展138場道德模范巡講報告會,參會20萬人次,舉辦130場道德模范座談會,各地市制作道德模范巡講活動DVD光碟下發基層,南平市制作《首屆感動閩北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光盤3000張、編印《道德之光》5000冊下發基層。福州、廈門、漳州、泉州、三明、邵武市隆重舉行“道德模范巡講網上行”啟動儀式。各地媒體開設專欄、專題、專訪進行報道,《文明風》網開設“道德模范巡講網上行”專欄,形成濃厚輿論氛圍。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大力推進好人建設,經過各地推薦、網絡投票,我省推薦“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五類身邊好人29名,并入選中國好人榜,中央文明辦在廈門市舉辦“中國好人榜”頒獎儀式,省、市媒體進行報道。廈門市建立“好人一條街”,三明市文明辦制定“好人在行動、好事在身邊、滿意在三明”實施意見。好人大家選、好事大家做、好風尚大家傳蔚然成風。
(三)服務抗震救災工作掀起新熱潮。面對歷史罕見的冰凍雪災和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大事件,省文明辦堅決貫徹中央精神,堅持一手抓支援抗震救災、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及時向各級文明辦和各行業發出通知,要求大家圍繞省委提出“心系災區、共渡難關”的工作主題,把支援抗震救災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為支援抗震救災、重建家園貢獻力量。各級文明辦帶頭捐款捐物的同時,主動協助民政部門、紅十字會和法定慈善機構,引導社會各界持續為災區群眾捐款捐物。龍巖市第一個向全國奧運火炬手發出倡議:舉行“我們和災區人民心連心”獻愛心活動。制訂創建工作評先的特殊傾斜政策,把高效率、高質量完成救災物資生產和服務任務作為創建、考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宣揚抗震救災先進典型,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努力工作,共渡難關。
(四)“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增添新內涵。各級文明辦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期間,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眾性節日民俗文化活動,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通過活動增進了閩臺文化交流。積極開展各項文化交流和文化慶典活動,開展了“中秋月·海峽情——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活動,舉辦了“海上明月共潮生—2008年兩岸四地迎中秋大型民族音樂會”,各地還舉辦海峽兩岸焰火晚會、合唱節、書畫藝術節、親情聯誼會、茶話會等多項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臺胞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民族感。通過活動展示了民俗文化魅力。省委文明辦與廈門廣電集團聯合舉辦“歡喜大圍爐──2009兩岸閩南話春節晚會”。福州市開展“午時節”端午楹聯、賽龍舟、廣場廟會等民俗文化活動。各地邀請臺商參與賞燈、博餅、祈愿、猜謎、歌舞等傳統游園活動,讓閩臺同胞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通過活動傳承了傳統文化經典。各地舉辦了“愛我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文藝晚會、短信創作征集、詩詞歌賦征文、“祭文”征集等活動。召開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研討論壇,舉辦了讀書月活動,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和名句佳作的魅力。通過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各地舉辦“激情廣場·群眾歌詠比賽”、“和諧鄰里節”、“魁星文化節”、“舞龍舞獅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讓群眾在參與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