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輪渡邊,有條小巷,名曰“擔水巷”。上世紀初,廈門供水來源對外依存度很高,市民用水,多靠水船賣水,而巷內居民則以擔水、賣水為生。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經濟特區成立以來,廈門先后建成日供水能力110余萬噸的水廠和日輸送原水150噸的供水設施,目前全市年供水總量已突破3億立方米(不含海水和農業用水)。
2006年5月31日,《廈門市城市供水節水條例》正式頒布,節水工作中的水平衡測試、累進加價、再生水利用、用水定額、節水器具推廣、中水回用等內容均首次通過法律形式加以規定。
2008年,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創建全國節水型城市”。為此,廈門專門成立了創建領導小組,建設與管理局、市政園林局、發改委、水利局、節水辦等多個單位的主要領導為小組成員,行政一把手親自抓,市區兩套班子共同抓。一級抓一級,這才抓出了節水工作的點點滴滴——
“點點”是個女孩,“滴滴”是個男孩,均是廈門推出的節水大使,其形象印在6萬張節水標志牌上,各公共取水口均有張貼,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
除了節水宣傳,廈門還大力開展計劃用水,月用水量600噸以上單位均納入全市計劃用水指標管理,執行年度用水計劃指標,超過指標的部分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收費;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為市民免費改造節水型馬桶、節水型龍頭等;積極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社區、家庭的培育和創建活動。
“節流”不忘“開源”
以海水作為淡水資源的有效補充,成為緩解廈門淡水資源緊張的突破口。
筼筜湖海水交換工程,每年節約大量淡水,獲得國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工程等榮譽;華廈電力公司工業冷卻水全部取用海水,每日可節約淡水120萬噸;廈門博坦倉儲有限公司成功利用海水替代淡水作為消防水源,開創了我國沿海城市的先河。
此外,廈門還將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用于道路綠化噴灌、公園景觀用水,并加大雨水利用率,多個企業、學校利用水庫蓄水來沖廁、洗車等。工業用水的循環再利用,也是廈門節水工作的重點,銀鷺集團污水處理再生回用每年達456萬噸,東綸集團再生回用達176萬噸,全面實現了污水零排放。
且看一組數據:
廈門“萬元地方生產總值取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分別為19立方米和15立方米,遠低于全國平均值;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0%,遠超75%的要求;
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12%;城市污水處理率83%;
節水器具普及率100%……
各項節水指標,廈門均已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記者 鄭曉強)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 2009-02-05廈門集美區:2009年計劃轉移1500名富余勞動力
- 2009-02-04廈門第五屆元宵民俗文化節精彩紛呈
- 2009-02-05廈門筼筜湖上游將清源除臭 新建11個截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