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周總理出國從不裁衣,也幾乎沒有什么新衣服,但總理卻很重視禮儀和儀表的。總理認為儀表整潔是對人的尊重,講究儀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總理的胡須是很有名的長得快且濃,平均沒幾天就要剃須修理一下;如果是接見外賓的話就要請北京飯店的朱師傅到家里專門為其修面剃須或是在汽車上抓緊時間用電剃須刀刮臉,時間一長秘書或身邊的工作人員一看便知總理要有外事活動。或是因為出訪需要而工作人員大多數是初次出國不大懂外國人的禮儀習慣等,總理就讓外事秘書介紹外國人的就餐禮俗,講用刀叉的用法、先用什么后用什么,怎么拿,用完怎樣放,等等。
在外事活動中如果有什么失禮舉動,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總理都要提出批評。記得是隨總理訪問朝鮮金日成同志設便宴招待我們參加宴會的人不多,便餐結束了金日成同志意猶未盡和同理談起了朝鮮的經濟建設鋼產量是多少、糧產量是多少等等后又談起了軍隊裝備的事,我們不知道我們這些隨行人員該不該坐在那里聽,幾個無關人員就起坐離席走到外面去了。
事后總理批評了我們總理說:“他宴請的不是我一個人,也請了你們,所以他講什么你們都可以聽。你們中途退席就不禮貌嘛。”還有一次記得是在50年代的一天早晨刮著風天氣很冷,總理、葉帥及幾位部隊和外事口的高級干部在西郊機場送西哈努克親王。飛機起飛后往回轉的時候。那時的禮儀飛機離開時飛機要在機場上盤旋一周以示告別和告別和感謝。總理回身發現兩位高級干部不見了。原來天氣太冷了兩人見已經飛機起飛了,就急著跑回候機室了。總理當時很生氣等飛機遠去了,總理派人把那兩個人叫了出來,就批開了:“你們這是看不起人家,是大國沙文主義的表現”等等。葉帥一看他的總長不好下臺了,況且總理站在寒風也很冷呀,就出來打圓場:“行了,總理,他們知道錯了就不要再說了吧!”這才算了解。1964年總理去蘇聯談僵了,兩國關系那么緊張。總理要走時還要向賓館的服務員一一道謝送些小禮品,男的送支鋼筆、領帶呀,女服務員送塊披肩、桌布、被面之類的,還要特意到廚房去對炊事員表示感謝。總理說每次他來莫斯科都是這些人接待的,盡管兩國關系緊張,一般人民對中國還是友好的。幾個老太太對中國很有感情,總理每次來都要帶些小禮物給她們。
責編: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