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金融危機致使德國經濟滑入衰退,但2008年找工作的德國大學畢業生似乎還沒有感受到嚴冬,大家仍然比較樂觀。專家認為,德國嚴格控制大學招生人數和發展職業教育的做法起到了積極作用。
正在德國技術和經濟專科學校讀碩士的學生卡伊·諾亞克說:“目前我沒有感受到金融危機對未來的就業產生什么影響。我的方向是與媒體相關的IT技術,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在相關企業做過半年實習。”
柏林工業大學通信技術方向碩士研究生金先生對新華社記者說,他對在德國找到工作“非常有信心”。他說,德國不少專業是限制招生的,自己的專業就屬于此類。同時德國大學普遍實行嚴格的寬進嚴出制度,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況和當年的就業形勢,自主決定何時畢業。比如他所在的學校今年他的專業就只有6個畢業生,其中1人還選擇繼續攻讀博士,競爭壓力不大。
德國智庫IFO研究所人力資源專家盧德格爾·沃斯曼認為,目前的樂觀狀態是有道理的,因為近年來德國并未像其他許多國家一樣顯著增加高校畢業生,而是維持每年高校畢業生比例不變,因此市場目前對于高校畢業生依然有較大需求,特別是在技術職位方面。
此外,德國是較早實行學生分流和發展職業教育的國家。德國學生在讀完小學后,就根據父母意見及自己的成績、潛能、個性及愛好等綜合評價開始實行分流,分別進入職業預科學校、實科中學以及文科中學和綜合學校。前兩種中學的學生日后多數接受職業訓練或者全日制的高級職業技術教育,只有讀文科中學和綜合學校高年級的學生日后才有可能進入大學學習。
由于德國擁有重技術的職業氛圍,同時讀前兩種中學既容易,又能比日后讀大學的學生提早工作,不少德國學生、家長傾向選擇前兩種中學。德國教育部門2006年公布的數據顯示,進入文科中學和綜合學校的學生為30.4%和8.6%,不到學生總數的四成。
德國一些大型企業也表示不會因為金融危機而減少招聘崗位。德意志銀行媒體部門負責人說:“能否招聘到合格、優秀的大學畢業生關系到公司的長期繁榮,因而公司在招聘大學生方面執行穩定、長期政策,不會因為金融危而減少招聘大學畢業生。”
不過,來勢洶洶的金融危機也讓德國大學生開始未雨綢繆。諾亞克說:“雖然我離畢業還有一年,但現在我已經開始通過互聯網尋找合適自己的潛在崗位和老板了。”
金先生也告訴記者:“雖然自己目前依然對找工作整體形勢樂觀,但此前預計2個月就能找到工作,而目前已考慮推遲到4個月或者半年。”
此外,對于沒有理工背景的文科生,今年的就業行情較為緊張。正在寫畢業論文的德國洪堡大學經濟學碩士研究生陳女士說:“自己以前計劃進中小型德國金融機構,目前也只能轉投大型金融機構,因為小一點的德國金融機構都不招人。”
德國聯邦勞工局媒體中心的胡布南表示:“當前數據顯示金融危機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影響不大,導致上述原因可能是因為金融危機從經濟領域傳遞到就業領域一般有半年的滯后期。”他說,為應對可預見的經濟衰退,聯邦政府未來將推出針對銀行業以及制造領域的就業刺激方案。
責編:蔡意
![]() |
責任編輯: |
- 2008-10-20德國霍何瓦爾德中學師生在福州一中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