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歷史和漢服
記:聽說你從小就很喜歡歷史?
黃:是的,從小就喜歡,但是2001年接觸網絡以后才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
記:你讀過哪些史書或史料?
黃:我沒有多少時間專門買書讀,很多知識都是從網上學習的。
記:為什么取“大漢之風”這個網名?
黃:我認為漢文明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文明,有個圣人曾說“要使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我就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名字。
記:聽說你尤其喜歡漢服,還做漢服生意,有多久了?
黃:也沒有多久,去年才開始,主要是找裁縫做,我教他。目的就是要為別人做出一套像模像樣的漢服。
記:一套漢服從頭到腳都是有講究的,但歷史書里所占比重并不多,你從哪里獲得的知識?到博物館看文物還是到圖書館查書?
黃:我的一個朋友是這方面的專家,我主要從他那里取經。
記:這是你的主要事業嗎?
黃:漢服生意根本不賺錢,還貼錢,我自己靠服裝中介工作生活。但是這算是個理想,能堅持一天就是一天。我這個人粗線條,不太適合經商。
全家不看“戲說”劇
記:聽說你從來不看清宮戲,是嗎?
黃:是的,那些戲純粹是誤導大眾,一派胡言。這些娛樂片對人的毒害很大。有的標榜是正劇,其實根本不是,一直都在美化那段歷史。不但我不看,我們全家都不看,連我爸媽都不看。
記:為什么?他們也有獨立的史觀?
黃:不是,是受我們倆(指他們兄弟倆,記者注)影響。
記:別的朝代的戲說劇或不太嚴謹的歷史劇,你也同樣不屑一顧嗎?
黃:對歷史不客觀,對服飾不嚴謹的我都不看。
百家講壇應有“爭鳴”
記:除了閻崇年之外,百家講壇其他的講座你喜歡嗎?
黃:我并不是很喜歡百家講壇,因為它戲說的成分太大,跟說書的一樣。
記:你對這種傳播方式有什么看法?
黃:我覺得,老是一個人對著一大群人講,填鴨式的。百家講壇,這個名字定下來的時候就應該有爭鳴的想法吧,可是現在沒有爭鳴嘛。
另外,也應該要求主講人在嚴肅歷史問題上客觀一點,對朝代要功過分明,不要厚此薄彼,不想說的一帶而過。
記:你對大家有什么話要說?
黃:我想告訴青少年,不要輕信權威,尤其是一個人,要多看書,學會獨立思考。我不主張他們遇事去打人,如果有更好的解決方式的話,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被逼的。(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孫晨)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