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廈門成為海西最耀眼的明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文明辦主任朱清談文明城市創建
在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復查考評中,廈門以98.95的高分榮登榜首。近日,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文明辦主任朱清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個成績的取得令人振奮,是廈門經濟特區為改革開放30年交上的一份優異答卷。
是對廈門科學發展的充分肯定
記者:您如何看待廈門在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所取得的成績?
朱清:非常高興。廈門市創建文明城市不斷創造佳績是廈門市委、市政府深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堅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全面推進的必然成果;是廈門市各級各部門、各行各業齊心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兩個先行區”的必然成果;是廈門全市人民以奮發有為的良好精神風貌,努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滿懷信心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必然成果;同時,也是廈門市各級文明辦和廣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者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有效做好創建文明城市各項組織、發動和引導工作的必然成果。
廈門經驗值得總結
記者:對首批全國文明城市的復查考評非常嚴格,廈門能夠取得優異成績,相當不易。
朱清:廈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斷創造佳績,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做法值得總結,必須堅持,也需要發展。主要體現在:
始終抓住“為民”不放。堅持以民為本,以群眾的滿意和擁護為標準,在創建過程中,做了大量的群眾得實惠、享福社的實事,因此贏得了群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
始終抓住“服務”不放。創建活動服務大局,圍繞發展、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把文明城市建設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同“兩個先行區”建設、同廈門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規劃融為一體。
始終抓住“共建”不放。廈門把創建文明城市很好地與創建文明行業、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家崔以及軍民共建等各種群眾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輻射到社會各個領域腳各個階層,在全社會形成了共識、凝聚了合力。
始終抓住“和諧”不放。在特區新一輪創業的艱難歷程中,面對社會一系列矛盾的凸顯,廈門人民參與創建文明城市的熱情始終不減,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市委、市政府很好地把構建和諧社會與創建文明城市融為一體。
始終抓住“創新”不放。現在的廈門是一個越來越有文明創意的城市,近年來推出的“愛心超市”、“公民道德論壇”、“愛心網校”、“金包銀”工程、社會保障性住房以及創建文明網站等新舉措、新事物、新典型,都盡顯廈門創建文明城市的生機與活力,也極大地豐富了創建的內涵。
始終抓住“文化”不放。多年來,廈門市在文化建設上下了大工夫,群眾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且品位高尚;不斷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吸納世界各地優秀文化,創造有廈門特色的開放型文化。
始終抓住“點評”不放。抓點評,是近年來廈門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新發展、新突破的一大套路、一大抓手,是廈門在精神文明建設實踐中落賣省委提出的海西建設“四個重在”的具體體現,破解了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常常出現的急功近利搞突擊、形式主義等難題。
始終抓住“輿論”不放。廈門市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善于運用大眾傳媒和各種宣傳陣地,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同時也注意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推進創建工作落實。
創建文明城市永無止境
記者:您能對廈門下二階段的文明創建活動提些具體要求嗎?
朱清:這次復評成績的“第一”,給廈門更多更重要的是壓力、動力和鞭策。廈門市提出創建文明城市“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逗號,沒有句號”的理念非常正確。在建設科學發展先行區和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區的新階段,廈門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要始終保持“先行”的姿態和作為。
今后廈門市要更好地鞏固成果,把實踐證明成功的創建工作經驗做法轉化為制度和法規;更好地提升層次,不斷豐富創建工作內涵,改進方法,拓展領域,開辟新路;更好地深化“點評”,完善長效機制,不斷推進創建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更好地學習先進,加強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對外開放與交流合作。
要持續打造、不斷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這塊最亮麗的城市品牌,讓廈門成為海峽西岸最耀眼的明珠。(趙琳)
責編:趙舒文
![]() |
責任編輯: |
- 2008-09-05福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大看臺
- 2008-09-25廈門市召開創建第二屆全國文明城市第九次點評會
- 2008-09-12廈門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大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