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治堵“炮口”更應對準公車
“無車日”后,福州交通該何去何從?記者22日就此采訪了專家和市民。
福建師大林教授表示,“無車日”活動不能僅僅針對私家車,要解決“無車日”之后的交通擁堵問題,“炮口”更應該對準公車。資料顯示,全國公車有數百萬輛,每年公車費用2000億~3000億元。大量的公車用于公務的時間僅占1/3,其余時間被用于私事上。公車私用,往大里說是腐敗,往小里說是擠占公共道路資源,有關部門應該拿出魄力,敢曝光敢罰,管住這股歪風。
增加公交班次和密度
我省交通規劃專家劉先生指出,當前公交吸引力不夠,以福州為例,公交車的平均速度為每小時約10公里,明顯慢于社會車輛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僅比步行速度快兩倍;二是舒適度不夠;三是有些路線不太方便,等一趟得花半小時。這些細節“嚇退”了不少市民。
劉先生建議,推進“公交優先”,政府除了財政扶持外,還要合理規劃公交線網,增加公交的班次和密度。
福州可發展城市慢行系統
我國從國外引進“無車日”的一大用意是,有效制止城市決策者盲目壓縮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錯誤。以福州為例,部分路段把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混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路段還把自行車道劃在機動車道內,給機動車“占自行車道”大開方便之門。膽小的人甚至不敢在這樣的路段騎車,因為太危險了。
讀者關先生對此建議,福州可借鑒省外城市的做法,發展城市慢行系統。日前,杭州、上海都已編制了慢行交通系統規劃,解決非機動車的出行問題,主要措施有增加慢車道寬度、禁止占用慢車道和人行道。
關先生說,發展城市慢行系統,能鼓勵市民能步行的步行,宜騎車的騎車,這樣便使機動車道的交通壓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緩解。步行、騎車是很好的鍛煉方式,還能增強公眾體質。
□小檔案
無車日
2008年無車日是中國第二個“無車日”,全國111個城市參與,涉及2.29億人。今年的主題為人性化街道,旨在宣傳擴大汽車的道路空間并不能解決交通難題,減少汽車的道路空間反而是一種可持續發展和有效的解決方案;并在不減少個體出行的情況下,為所有市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無車日活動源于歐洲,目前歐洲已有一千多個城市共同參與。(海峽都市報 記者 闕文龍 林海峰 包華 見習記者 陳蓉 文/圖)
責編:林芳斌
![]() |
責任編輯: |
- 2008-09-22“無車日”別只盯著車
- 2008-09-16第二屆公交周及無車日活動啟動 通宵公交將開通
- 2008-09-21福州環保志愿者健康出行迎接"無車日"
- 2008-09-21福州9月22日"無車日" 72條線路公交車免收空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