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當千余聽眾坐在云南蒙自紅河會堂,等待聽取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所副院長陳東琪的講座時,講座前多位人士的客套話竟足足講了80分鐘,聽眾對此反感不已。而陳東琪登場時,因時間有限只得加快語速,并拋棄了許多內容,匆忙結束了講座,許多聽眾聽得一頭霧水。(8月30日《廣州日報》報道)
中國人喜歡客套話,這是源于禮儀上的傳統。身處講效率的現代社會,客套話不是不能講,但應掌握一個分寸。如果是一個喜慶的場合,如舉行婚禮、某個頒獎儀式等場合,多講幾句客套話或許無妨。但對于開會、講座等嚴肅場合的活動,就應避免套話,而是要講的精辟些。像在云南高層論壇上,應保障主講人的發言地位,但28日講座前幾位人士講了80分鐘客套話,影響到講座的效果,豈能不惹惱聽眾。
雖然,報道并未提及講套話人士的身份,但有資格發言的已然是某些官員。這樣看,就不奇怪了。如今一些干部養成了愛說套話、愛說長話的習慣,逢會必講,逢講必長,真是說者滔滔,費盡口舌;聽者懨懨,苦不堪言。這些官話套話、敷衍了事的話、逢場作戲的話讓人品味不出任何營養和價值,只讓人感覺到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無形而又無奈的壓力。
還記得今年初,在陜西榆林市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座談會上,一名財政局副局長一上來就講套話,還一問三不知。市長李金柱直斥:“我不需要你講大道理,要務實!一問三不知,老百姓白養活了你!”這一聲斷喝引來無數網民對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的熱切企盼。而一項調查顯示,63.7%的人希望官員能“少打官腔,說話直奔主題,不要講套話、空話”。因為,從公眾的角度來說,官員熱衷套話、空話,就會讓人產生聽覺疲勞。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官員在臺上滔滔不絕,而與會人員在臺下卻是各行其是,或者呼呼大睡。
然而當今社會,知識信息迅猛遞增,工作和生活節奏極快,正所謂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財富。講話簡潔、準確、精練,不只是聽眾希望的,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而就某種意義而言,官場中的“假話、空話、大話、套話”現象,實質上是個思想作風問題、思想方法問題。因為如果官員們用千篇一律的腔調說話,說一些大話、套話、空話,永遠正確的廢話,怎么能解放思想,又怎么去為人民服務?
筆者以為,在破除思想桎梏的今天,改革已是摧枯拉朽的浩然正氣。特別是在十七大再次強調黨的作風建設、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和道德修養建設的現實下,官員應自覺去除說套話的習氣,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思考和工作,如此才是民之福音、國之福音。(鷹 遠)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 2008-07-23官員豪宅不能總由網友來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