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的廳堂連擺上二三張桌子,中間擺大小土塔,上下左右擺各種各樣的“小泥人”。仔細看,還能擺出許多名堂來,“唐僧取經”、“桃園結義”、“劈山救母”……豐富的造型,讓人不禁駐足觀賞。
中秋將至,走進福州的各個小區,我們又能看到,很多人家開始了“擺塔”的活動。這個盛行于明代嘉靖年間,為慶祝戚繼光赴閩平倭而形成的中秋習俗,自解放后就漸漸消失了。如今,“擺塔”這一福州特有的中秋民俗又在福州興起。
與幾百年前不同的是,“可愛的福州”、“兩岸同胞共寄相思”、“和諧共享”等現代的主題也融入了這一傳統習俗之中。老節新過,一個個傳統節日被賦予時代的氣息后,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歷史積淀煥發出無窮的活力,成了一場場民俗文化的盛會,也成為福州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個新載體。
傳統節日換上“文化新裝”
在福州民俗文化專家方炳桂的家中,珍藏著一張老照片。照片上,兩位婦女拎著籃子匆匆往娘家趕,籃子里裝著的是一碗熱騰騰的拗九粥。每一個看到這幅照片的人,都被這濃濃的孝意所感動。
這一幅老照片作為2005年福州首屆拗九節現場的背景照片,也拉開了福州市挖掘民間特有傳統節日、弘揚傳統文化的序幕。
每個社區支起大鍋,當街煮甜粥,免費送給過往的每一位老人。青年人也紛紛為父母煮上一碗粥,敬上一杯茶,為父親捶捶背,幫母親梳梳頭。一時間,拗九節的影響遍布大街小巷,這個福州民間習俗得到了群眾的熱烈響應。在市委文明辦等多個部門的支持下,承載著敬老美德的福州民間拗九節(農歷正月二十九),被正式命名成永久性的地方節日。
“福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傳統文化的積淀十分豐厚。福州人愛過節,除傳統的節日外,還有很多自己特色的節日。這些節日中包含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仍有強盛的生命力,也能被現代文明認同。充分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既可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也讓精神文明的傳播形式更加具體,更加生動活潑,可以吸引群眾更好更多的參與?!备V菔形麄鞑扛辈块L楊凡說。
從《目連救母》的民間故事,到提煉出主題口號“關愛孝敬老人、構建和諧社會”,福州拗九節實現了“華麗轉身”,原本家庭孝敬的主題也拓展到了社會,青年志愿者們紛紛開展向特困、孤寡等老年人贈送拗九粥、慰問金等活動。
9月28日是孔子誕辰紀念日,在這個古色古香的節日里,福州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等部門在2006年啟動了以“有福之州,書香滿城”為主題的首屆讀書月活動。活動通過“書香門第”和“讀書明星”評選,廣泛征集家庭和個人獨特的讀書經歷、感人故事。經過市民自薦、投票評選出“榕城十大書香門第”和“十大讀書明星”,還舉辦優秀讀書箴言短信大賽。傳統節日煥發出現代、時尚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