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年來主要靠種桑養蠶維持生計的張樹元來說,遠程教育給他們家帶來了福音。眼看蠶桑價格的不斷下跌,他可急壞了。村里組織蠶農收看遠程教育節目,針對性地播放了桑園科學管理、蠶的科學飼養與蠶病防治等節目。在遠程教育平臺上發布相關信息,實現“網上銷售”。“讓我們有了看世界的眼睛,看到了新的希望,足不出戶就能找到市場將成為可能。” 張樹元說。
外出務工人員王世偉通過遠程教育節目,學習如何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沒有專業技術學習需求的群眾沒事也愛去播放室轉轉,在村干部的幫助下從遠程教育節目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文藝節目,豐富文化生活。
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因為自身情況的千差萬別,對現代遠程教育的需求也各有差異,泰安鎮堅持從滿足黨員干部和群眾不同學習需求出發,真正激發了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參與現代遠程教育的熱情。
一條好信息,鋪就致富路
地處城郊的鄰玉街道先鋒村,以種植蔬菜而聞名。
這里的蔬菜種植歷史悠久。但受傳統小農意識的影響,再加上信息閉塞,優質的蔬菜“身在城郊人不識”。村民們大都靠自己積累的經驗來小打小鬧,產業規模一直無法打開。
先鋒村的艾應權是村里有名的種植能手,蔬菜產業也小有規模。自從2006年村委會安上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建起了農民信息服務站,艾應權就不斷把自己的無公害蔬菜發布到網上。功夫不負有心人,每天找他幫助賣蔬菜的人絡繹不絕。他種植的蔬菜己有80多畝,年純收入都在20萬元以上。這個系統帶動全村的電話入戶率達到100%,寬帶入戶率達20%。通過這個平臺,請省農業專家進村入戶,試種新品種,讓全村80%以上的農民走上種植無公害蔬菜的致富路。
江陽區的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不僅惠及基層黨建,而且也帶動了基層農民致富。農民的信息需求被激發出來了,信息化市場也帶動起來了。江陽區在組織遠程教育專家咨詢團成員深入站點開展輔導活動中,邀請土專家、土田秀才“現身說法”,及時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使農村黨員群眾普遍掌握了1-2門農業實用技術,受到農民熱烈歡迎。“遠程教育讓我掌握了名優特新魚類養殖技術,年收入可達3萬多元。”丹林鄉石崗村流動黨員宋強對記者說。
2006年以來,江陽區各站點累計開展學用活動3000多場次,培訓各類人員10多萬人次,有力地提高了農村黨員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大大增強了農村黨員的“雙帶能力”。“到2008年底,江陽區將建成109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到目前為止,全區累計建站數211個,實現鎮、村全覆蓋。”江陽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說,“下一步將全區211個站點分批接入互聯網,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在政策宣傳、信息發布、培訓農民等方面的作用,加大文化信息惠民力度,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
有了看世界的“眼”,江陽區的廣大農民群眾必將享受遠程教育帶來諸多實惠,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實,越走越開心,越走越寬闊。(四川瀘州市文明辦)
責編:林芳斌
![]() |
責任編輯: |
- 2008-08-22四川雅安市蘆山縣蘆溪村為文明村創建請智囊
- 2008-08-25四川:數字微波電視送進山鄉 山區農民喜看奧運
- 2008-08-25四川地震災區學生療養團閉營儀式在布達佩斯舉行
- 2008-08-26四川開展災區校舍質量安全檢查
- 2008-08-27四川地震孤兒收養咨詢火爆 尚無一人被成功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