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顯示,在烏魯木齊,超過70%的中小學生在暑假期間除了要參加學校組織的補課外,還要迫于家長壓力參加特長班、提高班等種類繁多的培訓,原本輕松愉快的假期成了學生們的“第三學期”。
“禁補令”難擋“惡補風”
今年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下發“禁補令”,規定假期所有學校除高三年級外,不得組織其他年級集體補課,違者將以違紀論處。高三年級補課必須在核定收費標準、授課時數的基礎上,報教育部門批準后方能進行。
然而一段時間來,新疆各地教育部門還是頻頻接到針對學校違規補課的投訴電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由于不敢明目張膽地補課,一些學校索性將補課地點從校內搬到校外,和政府部門玩起“捉迷藏”。
烏魯木齊南湖一所中學的學生小林告訴記者,除高三年級在學校內補課外,其他年級都在校外尋找補課“據點”。他所在的年級就是在學校附近一個社區的老年活動室里偷偷補課。
記者了解到,一些學校還別出心裁,將印有“自愿補課”的回執讓學生帶回家給家長簽字,以此來推卸責任。
烏魯木齊兵團一中高一年級的一名學生抱怨說,經過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大家早就疲憊不堪,假期誰還有心思上課?坐在課堂只想著耗時間,學習效率很低,真是不如不補。
“禁補令”為何失效
其實,假期“惡補風”幾年前就開始盛行。為剎這一“惡補風”,各地教育部門更是將其視為“高壓線”,并頻頻開出重磅“罰單”,但收效甚微。
烏魯木齊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學校長表示,事實上,全市中小學校都清楚假期補課是碰不得的“高壓線”,但在利益驅使下,僅靠行政命令起不了多少作用。就算今后“禁補令”能夠剎住中小學校補課之風,民間補課市場也會繼續存在。
這名校長還說,2007年學校為響應政策取消了假期補課,但卻引來了不少家長的埋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我們都理解。現在升學的標準就是看最后的考試分數。再說,學生的升學率也是對學校和老師考評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學校領導,我肯定不愿意自己學生的成績落后于其他學校的學生。”他說。
記者獲悉,2007年烏魯木齊為加大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扶持,將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的招生比例由往年的8:2調整為7:3,一些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計劃壓縮,近10所學校高中部分停止招生。然而,初中生源卻一直居高不下,致使中考競爭日益激烈,孩子負擔不斷加重。
此外,高額的經濟回報也是假期補課屢禁不止的重要因素。業內人士稱,在烏魯木齊,每個假期一個學生至少補兩門課,每小時的補課費用在20元左右。如此算下來,即使只有10%的孩子參加補課,也是一塊不小的“蛋糕”。
“指揮棒”不變 “惡補風”難除
一些教育專家認為,假期“惡補風”屢禁不止,根本上看是當前應試教育體制所決定的。人才選拔“唯分是舉”,學校追求高升學率,家長要求考高分,不補怎么辦?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一些從事假期補課的中介表示,只要現存教育體制不變,他們的“飯碗”就不會丟。僅僅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想取消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家長們則認為,只要其他學生補課,自己的孩子就不能休息,畢竟升學考試是統一的,誰不補就會吃虧。
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系教授楊淑芹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假期補課問題,關鍵是要改變目前以升學考試為“指揮棒”的人才選拔制度,但這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以行政命令禁止,治標不治本。
楊淑芹還表示,學生家長也要合理地設置對孩子的期望值,盡量減輕孩子的負擔,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身心全面發展。(記者 何軍)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