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志愿者站點 姚瑤 攝
眼下,與激烈的奧運場館比賽同步的還有許多道風景。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或景區,活躍著一批隨處可見身著橙色或淡藍色服裝、笑容可掬的城市志愿者,他們為維護城市環境立下了汗馬功勞。
■圖書大廈
推介環保路人反響熱烈
筆者在人頭攢動的北京圖書大廈城市志愿者站點,見到來自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大二的志愿者張桂媛,她的臉上寫滿了興奮與自豪。她稱自己是“專業的環保志愿者”。原來,張桂媛在大一時就加入學院的青年志愿者協會環保組織,現在是該組織“綠色奧運節能環保宣講項目”的負責人。“長安街沿路10萬個垃圾桶都是用可循環材料做成的。水立方內的滲水功能很強……”張桂媛談起環保顯得很專業。
站點設置了廢電池回收箱,志愿者劉蕊介紹說:“回收箱里的第一塊廢電池,就是路人撿到的一塊手機電池。最近有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看過電視報道后,乘公交車專程送來一包積攢多年的廢電池。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真的提高了許多!”
志愿者隊伍中的吳會來,是北京35中英語教師。他向過路人發放“少開一天車”的環保宣傳單,介紹北京車友會持續倡導發起的綠色出行活動。他告訴我們,有位先生聽了他的宣傳,說自己家有3輛車,現在一輛都不開,“我是為了北京的長遠發展。”吳會來感慨地說,一名普通人能做到這樣,足以證明現在老百姓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高。
■什剎海畔
環保巡街成為一道風景
在北京什剎海荷花市場,我們見到4個佩戴著黃色“笑臉”標志的城市志愿者,各拿一個環保袋,繞著河岸左顧右盼,發現路面有遺留的廢棄物垃圾,便彎腰拾起放進環保袋。
志愿者金鑫說:“我們站點每天從早9點到晚7點,每隔一小時都有4人一組沿河邊撿拾地上的垃圾,大家稱之為‘巡街’。目的就是盡可能地保持環境干凈清潔,讓游客有個好心情。”“游客對這里的環境反映如何?”筆者問。“來自法國的蘇珊一家,對什剎海優美的環境就贊不絕口。這里面也有我們‘巡街’者的辛勞哦。”金鑫說。
站點負責人尹航說:“除了‘巡街’,我們還向游客免費發放一份奧運宣傳手冊——人人都是‘綠色奧運’志愿者,以此倡導環保。”這份以倡導環保為題的奧運宣傳手冊制作得很有特色,采用濃郁的中國風封面,里面既有綠色環保小貼士又有場館位置示意圖,深受海外游客青睞。在為游客提供服務指南的同時,又推介了環保,可謂一舉兩得。
■美食簋街
環境衛生贏得老外贊譽
北京東直門的簋街,是中外聞名的餐飲一條街。筆者來到簋街時,已是燈火通明,街上食客以外國人居多。迎面見一個外國男孩與朋友談笑風生地走過來。這個名叫wesley的美國小伙子是專門來北京看田徑比賽的。筆者問:“你對北京的環境有什么感受?”他燦然一笑說:“北京的環境之好超過了我的預料,我覺得北京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
城市志愿者王大爺對簋街的環境變化感觸最大,他說:“街道比以前干凈整潔多了。環衛工人每天打掃,有灑水車清除地上的油污,有騎三輪車的環衛工人清掃路面、清理垃圾……我們辦的是綠色奧運,改善環境是重要內容。”
城市志愿者以及許許多多的環衛工作人員,就是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以自己的默默奉獻詮釋著綠色奧運的魅力,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張丹 姚瑤 高強)
責編:林芳斌
![]() |
責任編輯: |
- 2008-08-22如何讓綠色奧運之風常駐京城
- 2008-08-22北京奧運:能源新科技詮釋"綠色""科技"主題
- 2008-08-09北京奧運開幕式:使者筑成綠色鳥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