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走到一起的、緊緊地、繩一樣捻在一起的自愿者,他們都來不及,也甚至忘了自己的名字,但人們卻牢牢記住了自己的名字就叫——自愿者。何為自愿者精神,我思索著.驀然之間翻開字典查閱,“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等詞語逐漸走到一起,使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由此上溯,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白求恩,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印度醫生柯棣華等自愿者都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為世人聳立了座座豐碑。在如今這種自愿者精神還在延續嗎?在距離汶川大地震的發生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試著做了一個調查,問身邊的朋友或親戚:“你想做志愿者嗎?”答案無一例外的肯定接著,“你覺得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志愿者嗎?”每個人的表述開始有了差別,但意思卻大同小異——當然可以!一個朋友甚至用篤定的語氣反問:“既然叫‘自愿者’,那么,有志向和意愿不就行了嗎?” 其實不竟然,筆者認為:舍生忘死的救援部隊、樂觀以對的災區百姓,當然,還有隨處可見的志愿者.....,他們的志向和意愿,是完全體現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我們現在仍然被這樣的情緒長時間地強烈地感染和包圍著。
反觀歷史,西班牙內戰中,出現的自愿者——國際第五縱隊,他們也有志向和意愿,卻成為干涉別國內政的馬前卒,被訂入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作了反面教材。可見,大是大非的辨別能力,是成為自愿者的先決條件。
其次,筆者還認為,除了奉獻精神外,一技之長立足于本職也是最為重要的,它決定了質量和水平。我們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在本職崗位上教好書,育好人,為社會提供優秀的人材,也是自愿者精神的寫照,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陶老夫子,到"學高為師,身正乃范"的師范校訓,都在啟示著后人,嘔心嚦血,精湛的教學技藝,也是自愿者精神的詮釋。因此,筆者要以這種嘔心嚦血,精湛的教學技藝為終極目標,不懈努力,為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的學生而奮斗。
梅列區青山小學 張濟武
責編:陳瑋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