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之痛,痛在我心。近一個月來,前方救援的每個細節,都牽動著所有中國人的心。眼下,抗震救災依然是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同時,如何學會和加強“兩手抓”,更好地抓發展、促改革,顯然不容忽視。
6月4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上海市政府將取消和停止征收14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占上海現有531項行政收費項目總數的28%。
此次大幅削減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將涉及30個政府部門。據上海市財政局按照2007年收費金額匡算,約20億元。顯然,此舉旨在使上海成為“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收費最少的地區之一”,更是政府的一場自我革命,是上海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此前數日,國家有關部委發布《三部委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指出,基于電信行業現狀,為實現改革目標,鼓勵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并,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并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并入中國移動。6月2日,聯通發布總價1100億元的中國電信收購公告。電信重組進程推進之快,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
應該看到,抗震救災仍處在刻不容緩的緊要關頭。回顧這段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可以說,這場展開于改革開放30年后的大救援,從一個側面進一步印證了“發展是硬道理”,充分體現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災難突如其來,全國人民震驚之余立刻投入了抗震救災的戰斗,顯示了無窮的能量。地震發生后,全國各地的救援人員和物資,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同時,各地都自發舉行了各種募捐活動,幾乎每個普通老百姓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國家的強大和國人的富裕,我們何以能打贏這場艱巨的“戰爭”?
更重要的是,這場艱巨的抗震救災,還展示了改革開放帶來的一些更深刻的發展變化。比如,人民的知情權和生存權得到了張揚,黨和政府高效務實的作風經受了考驗,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國外媒體還感慨,經歷了市場經濟大潮之后,中國人善良、真誠、重義輕利的優秀文化傳統,不僅沒有消退,反而更加鮮明。
一段時間以來,有一些圍繞改革的討論。從國企改革,到醫療衛生、教育、外貿、收入分配等,人們梳理改革取得的顯著成就,也探討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而這場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再一次告訴人們:在這30年中,我們的物質和精神力量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改革是死路一條。
應當看到,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當務之急,是要形成改革的新共識,造就改革的新動力,形成推進改革的新機制,堅持以改革為主線解決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
事實已經證明,改革沒有回頭路。經過30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距離改革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改革的任務遠未完成。眼下,上海正堅持“兩手抓”,做好支援災區各項工作,把上海的經濟發展好,把人民群眾的生活安排好,切實做好維護社會穩定、迎奧運、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等各項工作。
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不能動搖、不能停步,更不能倒退。眼下的關鍵是,抗震救災不忘改革發展,改革必須進一步深化。(高 淵)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 2008-04-12劉云山強調: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 2008-04-28語文教學改革的根本措施
- 2008-04-17關注山東教育改革:改革成效初顯 老師學生齊叫好
- 2008-04-15武平:全面實行殯葬改革,推進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