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唱歌還得會答題,歌手考核標準究竟如何定?

青歌賽綜合素質評委 (資料圖片)
對于青年歌手大賽是否有必要設置綜合素質考核環節,自其誕生以來一直倍受爭議。搜狐網最近關于該爭論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近七成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必要設置綜合知識問答”,因為“優秀歌手應具備一定綜合素質”;同時有1/6的網友認為“不應該”設置綜合知識問答,他們的理由是“術業有專攻,歌手唱好歌就行”;而另有11.83%的人認為“說不好,考試題目應該傾向于音樂專業領域”。有網友甚至舉例,瞎子阿炳是個文盲,不一樣創作了千古絕唱?
對此,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黃芝曉教授認為,歌手需要有一定的人文藝術修養作為底蘊,但他質疑青歌賽出題考核的必要性:“文化藝術的修養和教育是后臺的事,是歌手本身和藝術培養者要著力去做的,做得好自然能在歌唱里體現出來,沒必要作為一個環節放到前臺來考”。

余秋雨 (資料圖片)
而梁永安教授則更注重考題本身所反映的問題:“太具體的知識點問答帶有偶然性,不能真實地反映選手水平。出題者應該讓問題更開放一些,這樣才能真正測出選手的綜合素質和作為音樂藝術人才的價值觀”。他介紹說,西方一些藝術院校招生時面試的都是很基礎的內容,但是通過考生的談論就能基本判斷出其認識水準和藝術趣味。

推動發展 引領娛樂 "青歌賽"成中國文化亮麗景觀
一個月來,每到晚上7時30分,會有成千上萬觀眾鎖定中央電視臺文藝頻道,興味盎然地觀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13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
青歌賽接近尾聲,圍繞青歌賽的話題卻熱度不減。有人說“這是一次音樂盛典”,有人說“這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有人說“這不過是一場熱鬧的電視比賽”。然而,關注中國文化發展的專家學者高度評價青歌賽,認為它對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獨特的貢獻。知名文藝評論家、中國文聯研究員仲呈祥認為,青歌賽辦進了億萬尋常百姓家,“其覆蓋面之廣、參與者之多,恐怕在整個人類文化鑒賞史上亦屬罕見”。他還認為,青歌賽“不僅為推動中國當代音樂的大發展大繁榮、而且為推動整個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啟示”。 [點擊詳細]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