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廣告”入侵大學校園誰之過?

某校內的“人流優惠卡” (資料圖片)
性作為一個敏感的話題,一直都在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態游走于國內高校,在經歷了2000年的“安全套進高校事件”之后,如今人流廣告“進”校園再次掀起了校園性話題的風波。事實上,如今未婚先孕低齡化早已不再是新聞,低齡孕婦群體的頻繁出現同樣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長春市婦產科醫院一位醫生曾強調:“春節前,我們醫院一般每天接待幾十個患者做人流,如果從年齡和言談舉止上來判斷,在校大學生大概得占其中的一半以上。另外,雖然我們每天接待很多患者,但其中的大學生‘回頭客’偶爾是能被我們認出來的。”
剛畢業兩年在山西某媒體供職的李珂告訴記者,在他上學的時候,班里基本90%的同學都交了男、女朋友,發生性關系的也不在少數,有些同學甚至像電影《美國派》的主人公一樣認為畢業之前還沒有發生性行為是一件丟臉的事,在這一過程中出現意外懷孕而去做人流也就不奇怪了。
長春工業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王俊林稱:“雖然我在學校里沒發現這種廣告,但我覺得這是一種社會現象。學生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同時在惶恐的驅使下總想秘密地解決意外懷孕問題,就是他們這種心理給不負責任的商業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醫院座位上一個個抓耳撓腮的男生們不知道后果嗎?這好像不能單靠沖動來解釋吧。”

這樣的廣告竟被偷偷貼進校園 (資料圖片)
“性作為一個中國人千百年來一直難以啟齒的話題,在21世紀初進入大學,這已經是一種進步。但是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性教育一直是比較落后的,”長春稅務學院國際經濟系教師秦喜亮指出,在安全套進入高校后不久,如今人流廣告也在校園里乃至社會上撲面而來——電視、報紙、網絡以及公交車車載電視上,均遍布著“無痛3分鐘”的廣告。
秦喜亮強調:“這種過度宣傳的廣告給了年輕人一種心理暗示,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人的性意識,也誤導了年輕人的性行為觀,所以這種頻繁入侵校園的人流廣告對年輕人的性教育有弊無利。”
“人流廣告現象”折射性教育的缺位

資料圖片
2007年以來,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廣電總局等都對“"涉性廣告”進行了集中整治。其中,國家廣電總局嚴令禁播性藥品、性保健品和其他內容低俗、畫面不雅的成人用品廣告。但人流廣告并不在整治范圍之列,而一些違法的傳單、卡片同樣沒有銷聲匿跡的表現,泛濫的人流廣告是否已成為管理的“盲區”?
“人流廣告入侵校園這件事情背后隱藏的另一些東西也值得我們關注:醫院為什么花這么多錢、通過這么多的途徑對人流進行宣傳?就是因為對于醫院而言人流有市場,消費者有需要”秦喜亮指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發生婚前性行為且不采取安全保護措施,歸根結底就是我國的性教育還很落后甚至是缺位,而且體系仍然不健全,不能夠給予年輕人在性教育方面更系統有效的引導和教育,不能夠真正地捅破傳統文化這層窗戶紙。
有社會學者指出,市場意識走進大學校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突破道德底線的市場經濟潛規則,因為這些潛規則能夠輕而易舉地流進校園,其直接后果就是破壞注重生活道德、良好秩序的校園的健康體系,在學生潛意識中形成負面影響,給在校學生帶來身心的傷害。以傳單、卡片、宣傳畫為載體且頻繁入侵校園的人流廣告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同樣是不容小覷的,政府有關部門有必要與校方形成聯動,才能還原校園的健康學習生活面貌。
吉林省婦女兒童心理咨詢中心高級心理咨詢師宋菲認為,性教育的缺失導致青少年們進入大學后往往選擇“自學成才”,這種選擇是有代價的——近年來大學女生墮胎的新聞就屢屢見諸媒體,人流廣告恰恰也借此尋找商機的。宋菲建議,希望社會、學校、家庭在逐步將性教育落到實處的同時,也不要忽略學生的個體心理狀態,畢竟在校大學生即便擁有成熟的生理年齡,但心理年齡顯然是還沒有與社會完成接軌的。
秦喜亮也表示:“學校以及全社會的性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國家各個層面的關注,也需要教育機構和安全衛生機構進行科學、合理、適度的教育和引導,這才能使學生對性有真正的認識和了解,使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達到一個合格的大學生的標準。”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