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環保“無力”瓶頸
http://www.caoliu14.com?2008-03-12 08:37? ?來源:解放日報
我來說兩句
從30年前一個“環保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展到今天將成為“正部級”單位,表明了國家對環保工作的重視。但從另一方面解讀,這種不斷“升格”的過程,也反映出中國環境問題的日趨復雜化。套用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的話來說:中國用30年改革取得了西方100年的經濟成果,但西方100多年的環境問題也在中國30年內集中體現。英國劍橋大學Patha Dasgupta教授曾說:以某種標準來衡量,包括印度和中國在內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均財富在近20年來增長極慢。必須承認,這“某種標準”里,其實就包含了環境資源方面的極大透支。
這幾年,大家見證了環保的諸多努力,從一次次的“環保風暴”,到一個個的“流域限批”,結果有時卻難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如今,“局升部”似乎又讓熱愛環保的人們看到新的希望。“局升部”的關鍵,不在于為環保部門得到一次隊伍壯大的契機,而在于為克服現有的“環保瓶頸”獲得體制支撐;在于能否借助這個契機,真正推動環保指標納入官員考核的工作,并由此真正強化環境執法的力度,徹底擺脫“說起來重要、干起來不要”的無力感。
有論者曾指出,中國環保的困境,不是環保部門的困境,根本上是政府權力與既得利益集團的博弈:上面喊破嗓門,下面卻無動于衷,甚至公然保護。在“先污染后治理、先積累后發展”的思路之下,“掛牌督辦”在有的地方演變成“掛牌保護”。
潘岳也曾表示過,“環保”從理論上已經解決了問題,現在的關鍵是沒有實際的力量。
所以,當務之急在于,要在各地領導干部的考核機制、考核標準里,真正納入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的指標,并通過嚴格的“離任審計”、“升遷審計”,確保這些指標真正起作用。(普沙嶺)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