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長期開放尚需破解諸多難題
2007年9月14日,一名福建博物院的工作人員正在觀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四羊方尊。(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從福建浦城管九村土墩墓出土被譽為“上古神兵”的越式寶劍。(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1月23日聯合下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根據通知,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將全部實行免費開放。
“春節試行免費開放,是為3月底實行長期免費開放做準備。博物館免費開放是趨勢,我們2年前就開始不斷降低門票價格,讓中小學生免費參觀,都是為了向免費開放過渡。從全國來看,博物館免費開放是大趨勢,也是個大好事,但是應對長期免費開放,我們還有很多細致的工作要做。”福建省博物院院長楊琮說。
有關人士認為,博物館免費開放是件好事,但要把好事辦好并不容易。對公眾來說,他們需要的不只是一頓免費的午餐,更應是一場文化的盛宴。這需要有關部門做到:
首先,要有切實可行的前期預案和現場管理方案,形成免費開放有序參觀的良好機制。有關場館要根據自己的接待能力,通過設立預約機制和免費領票機制,合理分流參觀人數,避免觀眾過于集中。湖南省博物館免費開放后每天限定人數在3000人以內,既確保了展品安全,又為觀眾提供一個寧靜、高雅的參觀環境,受到了社會好評。
其次,要進一步改善展品安全保護和服務設施條件,制定各種應急預案。特別是免費開放之初游客大增,有關場館更要注意增加相應的保護措施和硬件設施,通過信息監控和現場管理相結合,及時發現風險和隱患。南京博物院永久性免費開放后,每個展廳都增設了監控和安全設施,對狹窄處和容易磕碰的地方進行了改造,如果公共廁所緊張就開放貴賓室的衛生間,等等。這些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
最后,有關場館還要不斷提高自身服務水平,把免費開放作為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培養高雅審美趣味的一個有效手段,利用各種媒體向群眾普及文物保護知識,制訂和宣傳參觀守則,引導觀眾有序、文明參觀。博物館不斷提高展示傳播水平,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方式和手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努力強化文化的感染力和輻射力。(記者 霍志紅 孟昭麗)
責編:林芳斌
![]() |
責任編輯: |
- 2008-02-16我省博物館3月底4月初將免費開放 全國首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