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先進命名表彰會議上的講話
2006年12月27日
為期一天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先進命名表彰大會就要結束了。省委對這次會議十分重視,省委常委會專門研究了會議文件和方案。今天上午,在榕的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有關領導出席了會議。盧展工同志發表了十分重要的講話,王三運同志代表省獲中央文明委和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11個先進單位在大會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這次大會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內容豐富,安排緊湊,效果很好。歸結起來有四個鮮明特點:一是時機選擇得好。這次會議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的新形勢下,緊接著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全省宣傳部部長會議之后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把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宣傳思想建設、黨的建設銜接起來進行總結部署,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這對于我們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大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推動全省精神文明建設上新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工作部署得好。展工同志的重要講話深謀遠慮、深思熟慮,言簡意賅、思想深刻,對新形勢下加強全省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三運同志的重要講話內容豐富、要求具體,既充分肯定成績又深入分析形勢,既強調方針原則又明確目標任務,既體現中央精神又結合福建實際。兩個講話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指導性和針對性,為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三是總結表彰得好。會議總結了三年來我省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表彰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這是對三年來全省精神文明創建成果的總檢閱,是對今后工作的再宣傳、再發動、再鼓勵,振奮了精神,鼓舞了士氣,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四是經驗交流得好。會議交流的經驗,既有反映創建文明城市,又有反映創建文明縣城區、文明村鎮;既有反映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又有反映基層精神文明建設。這些經驗,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學性,是燦爛的文明之花在這些先進單位結出的文明之果,是我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
這次會議開得非常成功,現在的關鍵是把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好。下面,我強調三點意見。
一、抓好落實,就要把握要求,增強工作責任感。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凝聚和激勵全體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把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就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等,作出了一系列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指明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特別是最近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六屆六中全會和八次文代會、七次作代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對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明確要求,進一步凸顯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賦予了精神文明建設以重大使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面臨極為有利的條件,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當前,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全面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我們所要建設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是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推進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更加需要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一起抓。
這幾年,我省精神文明建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發展態勢。但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決不能稍有放松。我們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牢固樹立奮勇爭先、爭創一流的意識,研究新思路,尋求新辦法,謀求新發展,創造新經驗,扎扎實實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二、抓好落實,就要把握重點,找準工作著力點。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總體要求,今后一個時期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要堅持以圍繞學習宣傳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迎接十七大、貫徹十七大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共建和諧文明海西"為主題,以扎實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為任務,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在突破重點中實現整體推進。
第一,思想道德建設要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之魂,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要通過制度建設、政策引導、機制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于現代化建設各方面,體現在各行各業實際工作中,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為人們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一要抓重點對象,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和青年、學生為重點,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黨員、教育人民,不斷鞏固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二是抓有利契機,圍繞黨的十七大召開、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迎接北京奧運會等重大事件,廣泛深入地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教育和紀念活動,宣傳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宏偉藍圖,展示福建改革發展的輝煌成就,深化"三愛"學習教育,堅定干部群眾的理想信念。三要抓重要載體,深入開展"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道德實踐活動,把"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融匯到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的各方面,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集中解決公民行為習慣和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
第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突出講文明、促和諧。圍繞"共建文明和諧海西"主題,把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一是重在增強社會責任,廣泛開展創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和諧家庭、和諧單位和城鄉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公民、企事業單位和各種組織積極參與,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社會氛圍。二是重在強化思想教育,注重人文關懷,加強心理疏導,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維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形成維護和促進社會和諧的人際關系。三是重在解決突出問題,以建設和諧社區、改善公共管理為重點,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推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環保、涉臺教育"六進社區",加強環境衛生、交通秩序、集貿市場、建筑工地、社會治安、文化市場、大眾傳媒管理,打牢社會和諧的基礎;以加強誠信建設、改善社會服務為重點,深化文明行業創建,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機關,當好人民公仆"活動,啟動全省第五屆"創文明行業,建和諧海西"競賽活動,促進發展環境的優化;以移風易俗、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深化文明村鎮創建,開展美德在農家、婚育新風進萬家和創評星級農戶、信用戶活動,推進家園清潔行動,推進文明鄉風的形成。
第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繼續推動社會主義榮辱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健全完善工作的長效機制,把滿足需求和治理整頓結合起來,積極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滿足需求,就是要著眼于滿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勵和扶持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加強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利用學校、青少年宮、圖書館、文化館、社區上網設施等建立公益性電子閱覽中心和"綠色網吧",進一步擴大"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的覆蓋面,進一步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公益性設施免費開放的政策措施。治理整頓,就是要著眼于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扎實推進文化環保工程,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斗爭,集中整治網吧、網絡、網游等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堅決取締違法違規網吧,嚴格影視節目審查,凈化熒屏聲頻。
第四,群眾文化建設要突出豐富基層文化生活。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落實好文化事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切實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宣傳文化惠民工程。按照功能多樣、設施完備、手段先進的要求,把社區和鄉鎮文化站(室)建設成為融宣傳教育、文化娛樂、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宣傳文化中心。大力推進"三農書庫"、"百村百社區文明書庫"、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工程,建立起覆蓋城鄉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著力解決基層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等問題。抓好全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活動的契機,繼續實施精品戰略,創作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藝精品,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三、抓好落實,就要把握要領,再創工作新業績。
福建與全國一樣,已經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而且越來越地進入到社會管理層面,反映到精神文明建設領域。我們要堅持"四個重在"的實踐要領,深化拓展、不斷創新,求真務實、狠抓落實,推動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第一,以持續出業績。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不斷持續推進的過程。重在持續,好在持續,效也在持續。目前我省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城鄉互動、山海聯動、整體推動的良好態勢,全省上下形成了爭先創優的生動局面,有著良好的工作基礎。把好的態勢、好的局面、好的基礎鞏固和發展下去,要靠思路、靠舉措、靠氛圍的持續,靠長效機制來保證。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堅持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經驗,持續強化各級文明委的統籌指導協調功能,持續強化精神文明建設領導責任制,持續強化管理、監督和激勵機制,改進工作考評機制,避免"牌子到手、創建到頭"的現象。
第二,以提升出業績。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深入,各項創建活動呈現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特點,必須深入把握內在聯系,抓住結合點,把各項工作貫通起來、融為一體、整體推進。要實現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與和諧創建活動的有機融合,以講文明、促和諧為主題,通過大量艱苦細致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把和諧創建的任務落實到城鄉基層。要實現創建活動自身的有機融合,把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結合起來,把各項專題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從整體上提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水平。
第三,以運作出業績。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要重視運作,研究運作,善于運作,把目標任務具體化,分解為一個個活動,用抓活動來促落實,把中央和省委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在我們的工作層面加以貫徹。要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等重點,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充分運用大眾傳媒、文化載體、群眾性活動,主動占領互聯網、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等新興陣地,構建起多形式、網絡化的工作平臺,覆蓋到不同人群,進入到千家萬戶,切實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第四,以實效出業績。重在實效,是推動一切工作的目的所在,也是衡量工作業績的標準所在。精神文明建設只有不斷取得實效,才能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我們定決策、做工作、抓活動都要尊重群眾意愿,從群眾的需求出發,讓群眾共享文明建設的成果。要適應群眾生活方式的新變化、思想活動的新特點、精神文明的新需求,改進組織方式、豐富活動方式、完善指標體系、加強督查反饋,使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常做常新、富有實效。
在座的各位回去后,要及時全面地向本地、本部門、本單位黨委(黨組)傳達、匯報這次會議精神,特別是要把展工同志、三運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好、領會好,并結合本地、本部門、本單位實際,安排和扎實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各地傳達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情況,要及時報省委文明辦。
新的發展階段精神文明建設任務繁重,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出更大貢獻!
責編:閩海滄龍
2007-01-12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