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城鄉96.2萬人享受到了低保。”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覆蓋36個縣(市、區)。”
“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基本解決。”
……“和諧”已成為全社會的熱點話題。今年“兩會”上,亦不例外。代表委員們認為,和諧社會不是平均主義,而是在發展前提下的公開、公平、公正。
讓山區的“翅膀”硬起來
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繼續加大對山區、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海島、庫區和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對此,代表委員們深有感觸。他們認為,山區與沿海就是海西建設的兩只“翅膀”,一只翅膀軟了,力量小了,必然影響海西大業的高飛遠行。
林梁兒代表認為,加快中小企業的發展是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內容,但融資難的問題普遍存在,建議省政府依照中央的金融政策,結合本省實際,盡快出臺一些有利于山區中小企業融資的配套措施。
鄭炳章委員提出,希望政府在項目轉移中多引導、多扶持,以便山區更好地承接轉移項目。省財政應適當考慮向山區傾斜,以留住人才。
讓群眾“輕松看病”
代表委員們認為,當前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高誠輝委員說,農民深感醫療衛生負擔沉重,在他們調查的21個村中,每個村總有5—7戶因重病返貧急待救助。這是因為合作醫療、大病統籌制度農村覆蓋面偏小,21個村中參與合作醫療、大病統籌的不到1/3。
王芬珍代表說,有關部門應改進現有的醫療藥品招標體制,同時抑制藥品虛高問題,從根源上解決好這個問題。
別一輩子當“房奴”
這幾年來,房價一路攀升,一些地方工薪階層一個月的薪水還買不到半平方米房子。代表委員們對此高度關注。
廖益新委員說,我省房價上漲的幅度在全國排名前幾位,給各個方面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政府應盡快出臺并落實廉租房政策。
蔣細定委員認為,經濟適用房的購買條件應適當放寬,以使更多的人享受經濟房,也可有效抑制房價上漲。
林強委員說,福州市不少住房困難戶無法入住廉租房,而同時又有不少廉租房空置著。他建議要科學制定廉租房開發入住與準入退出政策。要摸清貧困人群數量、結構及地域分布,界定“雙困”標準與救助方案,制定出建設與供應總目標和每年滾動實施計劃;同時,二至三年進行一次調查摸底調整。
要讓農民工有歸宿感
泉州目前有100多萬外來工,其中85%是農民工,文化程度偏低。他們主要集居于“城中村”、居民或單位閑置房及建筑工地等“城市角落”,近80%沒有參加社會保險。他們居住的地方,形成游離于城市邊緣的“孤島”。
這是駱沙鳴委員對泉州市農民工進行調研后得出的部分結論。
王亞君代表說,農民工大多仍未參加社會保險,參加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更是微乎其微,建議盡快實現社會保險全國統籌,建立方便合理的社會保險跨省區轉移機制。同時,結合“金保工程”的實施,建立社會保障卡。
駱沙鳴委員認為,必須賦予農民工與市民平等的權利,讓脫離土地的農民真正完成向市民的轉化。要保障平等的就業機會,將“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整合為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要讓農民工享受大病保險、養老保障等。 (記者 吳美章 吳宏雄)
責編:閩海滄龍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