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員在前湖灣進行取樣

研究人員在清理古木上的泥沙

這根古木被發現時是橫臥的
1999年10月9日,罕見的強臺風正面從漳州登陸后,一片神秘的黑褐色樹樁,在前湖灣海灘顯現。它們的出現,引起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地理科學學院專家的極大興趣,他們于2005年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其進行研究。
經過近三年的研究,專家終于在前不久得出驚人結果:這片位于漳浦前湖灣的海底古森林遺跡,距今4.3萬年,是世界已發現有報道的最古老的海底古森林;這也是世界唯一發現的一片南亞熱帶季雨林古森林。據悉,該項成果為研究福建東部、臺灣海峽的海平面變化及地殼變遷提供了直接證據。
對于這片珍貴的自然遺產,專家希望能由政府牽頭,對其進行保護或進行保護性開發,比如,建立自然博物館、開發時避開遺跡分布區等等。
這片古森林
原是闊葉林
據了解,海底古森林是指原本生長于山地的森林,在自然作用下,完全沉溺于海平面之下數千乃至數萬年并得以保存的遺跡。牽頭對這片古森林進行研究的福建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劉劍秋教授說,前湖灣是個半封閉式的海灣,當年,暴風潮帶走了大量泥沙,又恰逢特大低潮,使得古森林顯現。
劉劍秋說,這片古森林當中,既有單株孤立的古樹樁遺跡,也有已炭化的古藤、枝干和殘葉等林下地被物相互交織、密集疊生成片狀分布的古森林殘跡;其中較大的仍清晰可見的古樹樁遺跡共有89株,集中分布的區域約在4萬平方米的范圍內。
據課題組分析,古森林遺跡原來應該是一片古樹參天、植被繁茂的季風常綠闊葉林。另外,除了海里,岸邊養蝦池底部還發現了最大的一株古木,胸徑達2.1米,這說明這片古森林的分布面積較廣。
目前已查到
30多種植物物種
為了更為嚴謹,課題組從古森林遺跡中選取炭化程度相對較低、保存較好的木材樣品,拿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進行鑒定,得出的結果令人震驚。
“之前,全世界發現的古森林,‘年齡’都在1萬年之內。這片古森林年齡至少有4.3萬年,屬晚更新世晚期,是目前世界已發現最古老的海底古森林!”劉劍秋說,目前,全球發現的古森林,主要分布在英國、芬蘭、日本等緯度較高的國家,而我國也僅在山東威海、我省的深滬灣有發現。這次發現的古森林,是目前世界緯度最低的海底古森林。
“粗大的藤本植物遺跡,一些古樹樁殘留的板狀根,是熱帶雨林的標志。研究結果表明,4萬多年前,我省比現在更加溫暖濕潤。”劉劍秋說,除了對樹木進行切片分析,課題組還在海灘使用鉆探設備,通過鉆孔,提取了不同地層的土壤樣品和土壤剖面樣品。通過分析土壤中殘留的植物孢粉,查到了30多種植物物種。當時,這片樹林中除了有樟樹、木姜子、木荷、水松等亞熱帶樹種,以及一些棕櫚科植物,還有榕屬、葡萄屬等熱帶樹種。
整片森林沒入海底
原因尚不明確
“災難性的變動,導致森林沒入海底,但具體原因仍待探討!”參與課題研究的福建師大地理科學學院教授王紹鴻稱,海平面的變化目前仍是科研的難題。
王紹鴻稱,這些樹的位置大約在現有海平面的位置,但發現古森林的海平面,離現有的地面垂直距離約為十米,漲潮時沒入海里,最低潮時才顯露出來。這說明在這些樹存在的年代,海平面比現在要低。
課題研究還包括了對有孔蟲軀殼的分析。這種從寒武紀到現在都存在的單細胞海洋原生動物,只要海水能夠到達的地方都能找到它,對它的分析也代表著這片古森林生活的環境的分析。但專家在古森林的地質深層并沒有發現有孔蟲,也證明了當時的海平面應該比現在低。
什么原因導致整片森林沒入海底?王紹鴻稱,根據這片古森林的樹根、樹干、樹枝、樹葉的原地埋藏的情況來分析,很可能是一次快速災難性的變動,比如海面上升,或是地殼下降,但目前沒有直接找到突變事件的證據。而根據地層沉積物的情況來看,這些樹木應該先經過河流的堆積,再經湖泊沼澤的環境,最后才被風沙掩蓋。(記者 李雅)
責編:林芳斌
|